理论特色
《春秋公羊传》作为今文学派的中坚,有独特的理论色彩。主要有三项:
1、政治性。讲改制,宣扬大一统,拨乱反正,为后王立法。
2、变易性。它形成了一套三世说历史哲学理论体系。《公羊传》讲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是其雏形。董仲舒加以发挥,划分春秋十二公为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表明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不是铁板一块,或凝固不变,而是可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3、《春秋公羊传》的三世说:所传闻世是据乱世,内其国外其夏;所闻世是升平世,内诸夏外夷狄;所见世是太平世,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
按照今文公羊家的阐发,《春秋》之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张三世。即孔子将春秋242年的历史,划分成了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今文家的这种认识有两点值得注意:
1、他们所描述的历史运动,并不符合史实但却符合理想。从春秋本然的历史来看,三世说的诬妄显而易见。顾颉刚《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即指出:此三世之说殊难稽信也。事实上春秋时愈降则愈不太平,政乱民苦无可告诉,可谓太平乎?
至少从汉代起,今文公羊家已经对于人类历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探讨。根据公羊家的论述,人类历史的演进,从据乱世进入相对平和稳定的升平世,再到太平世,是一条理想的社会发展轨辙。在这套理论中,蕴涵着历史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样一种可贵的思想胚芽。
2、三世说在本质的规定性上是循环论的。但在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循环范围内,又存在着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序列,因而也就是一个进化的序列。何休注《公羊传》,更糅合了《礼记·礼运》关于大同、小康的描绘,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系统性的三世说历史哲学,论证历史是进化的,变易和变革是历史的普遍法则。
何休注《春秋公羊传》时的进一步发挥:所见者,谓昭定哀,己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於所传闻之世,见治起於衰乱之中,用心尚粗糙,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於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於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所以三世者,礼为父母三年,为祖父母期,为曾祖父母齐衰三月,立爱自亲始,故《春秋》据哀录隐,,上治祖祢。
照何休的解释,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经过了所传闻的衰乱世、所闻的升平世和所见的太平世这样三个阶段。而所以会是三个阶段者,盖由于礼是尚三的等等。这是何休的历史进化论,公羊传本身并没有这么多意思。自东汉以后,封建社会结构趋于稳定,主张尊古的古文经学更适于作为政治指导思想,取代了主张改制、变易的今文学说的尊崇地位。今文公羊学说从此消沉一千余年,迄清中叶方被重新提起。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