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二十五年
【原文】
【传】
二十五年夏五月庚辰,卫侯出奔宋。卫侯为灵台于藉圃,与诸大夫饮酒焉。褚师声子袜而登席。公怒。辞曰:“臣有疾,异于人。若见之,君将之。是以不敢。”公愈怒。大夫辞之,不可。褚师出,公[插图]其手曰:“必断而足。”闻之,褚师与司寇亥乘曰:“今日幸而后亡。”公之入也,夺南氏邑,而夺司寇亥政。公使侍人纳公文懿子之车于池。
初,卫人翦夏丁氏,以其帑赐彭封弥子。弥子饮公酒,纳夏戊之女,嬖,以为夫人。其弟期,大叔疾之从孙甥也,少畜于公,以为司徒。夫人宠衰,期得罪。公使三匠久。公使优狡盟拳弥,而甚近信之。故褚师比、公孙弥牟、公文要、司寇亥、司徒期因三匠与拳弥以作乱,皆执利兵,无者执斤。使拳弥入于公宫,而自大子疾之宫噪以攻公。鄄子士请御之。弥援其手曰:“子则勇矣,将若君何?不见先君乎?君何所不逞欲?且君尝在外矣,岂必不反。当今不可,众怒难犯,休而易间也。”乃出。将適蒲,弥曰:“晋无信,不可。”将適鄄,弥曰:“齐、晋争我,不可。”将適泠,弥曰:“鲁不足与,请適城鉏以鉤越,越有君。”乃適城鉏。弥曰:“卫盗不可知也,请速,自我始。”乃载宝以归。公为支离之卒,因祝史挥以侵卫。卫人病之。懿子知之,见子之,请逐挥。文子曰:“无罪。”懿子曰:“彼好专利而妄。夫见君之入也,将先道焉。若逐之,必出于南门而適君所。夫越新得诸侯,将必请师焉。”挥在朝,使吏遣诸其室。挥出信,弗内。五日,乃馆诸外里。遂有宠,使如越请师。
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见二子曰:“恶言多矣,君请尽之。”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曰:“何肥也!”季孙曰:“请饮彘也。以鲁国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获从君,克免于大行,又谓重也肥。”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
【翻译】
【传】
二十五年夏季,五月二十五日,卫出公逃亡到宋国。卫出公在藉圃修造了灵台,和大夫们在那里喝酒,褚师声子穿着袜子登上席子,卫出公发怒。褚师辩解说:“我脚上生疮,和别人不一样。如果见到了,君王会作呕的,因此不敢脱去袜子。”卫出公更加生气。大夫们都为褚师辩解,卫出公不同意。褚师退出。卫出公把手叉在腰上,说:“一定要砍断你的脚!”褚师听了这话,就和司寇亥一起坐上车子说:“今天的事情能够落个逃亡就是幸运了。”卫出公回国的时候,夺取了公孙弥牟的封邑,夺取了司寇亥的政权。卫出公又派侍者把公文懿子的车子推到池塘里。
当初,卫国人灭了夏丁氏,把他的家财赐给彭封弥子。弥子请卫出公喝酒,进献夏戊的女儿,卫出公宠爱她,让她做了夫人。她的弟弟期,是太叔疾的从外孙,小时候养在卫出公的宫中,卫出公让他做司徒。夫人的宠爱衰减,期也就有了罪过。卫出公使用三种匠人久久不让休息。卫出公派优狡和拳弥盟誓,而又很亲近信任他,所以褚师比、公孙弥牟、公文要、司寇亥、司徒期利用三种匠人和拳弥来发动叛乱,都拿着锐利的武器,没有武器的人拿着斧子,派拳弥进入公宫,而从太子疾的宫里呐喊攻打卫出公。鄄子士请求抵御。拳弥拉着他的手,说:“您固然勇敢,可是打算把国君怎么办?您没有见到过先君的结局吗?君王到哪里不能满足愿望呢?而且君王曾经在外面待过,难道就一定不能回来吗?现在不能那么做,众怒难犯。叛乱平定才容易离间作乱的人。”于是卫出公就动身出走。准备到蒲地去,拳弥说:“晋国没有信用,不行。”准备到鄄地去,拳弥说:“齐国和晋国在争夺我们,不行。”准备到泠地去,拳弥说:“鲁国不足以亲附,请到城鉏去,可以联系越国。越国有能干的国君。”于是就去了城鉏。拳弥说:“卫国的盗贼是不是会来袭击您,还不能知道,请快点离开,从我开始。”于是就装上宝物回到了卫国。卫出公把士兵加以分散部署,利用祝史挥作为内应侵袭卫国。卫国人以此为患。公文懿子知道了,进见公孙弥牟,请求驱逐祝史挥。公孙弥牟说:“挥没有罪过。”懿子说:“他专权好利而又行为不轨,要是见到国君进入,会在前面引路的。如果驱逐他,一定出南门而去国君那里,越国最近得到诸侯,一定会请求他们出兵的。”祝史挥正在朝廷上,下朝后,懿子就派官吏把他从家里遣送走了。祝史挥出了城,住了两晚,想要回城,没有被接纳。过了五天,就住在外里,于是就受到卫出公的宠信,派他到越国去请求出兵。
六月,哀公从越国回来,季康子、孟武伯到五梧迎接。郭重为哀公驾车,见到他们两位,回来对哀公说:“这两位的坏话多着呢,请君王当面一一追究。”哀公在五梧设宴,武伯祝酒,讨厌郭重,说:“你为什么那么肥胖?”季康子说:“请罚彘喝酒!由于鲁国紧挨着仇敌,臣下因此不能跟随君王,才得免于远行,可是他又认为奔波辛苦的重长得肥胖。”哀公说:“这个人吃自己的话吃多了,能不肥胖吗?”大家虽然喝酒但都不高兴,哀公和大夫从此就互相有了厌恶感。
- 推荐作品:
- 史
- 尚书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