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郑风·缁衣
【原文】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注释】
黑色朝服多合适啊,破了,我再为你做一袭。你到官署办公去啊,回来,我就给你穿新衣。
黑色朝服多美好啊,破了,我再为你做一套。你到官署办公去啊,回来,我就给你试新袍。
黑色朝服多宽大啊,破了,我再为你做一件。你到官署办公去啊,回来,我就给你新衣穿。
【译文】
①缁(zī资)衣:黑色的衣服,当时卿大夫到官署所穿的衣服。
②敝:坏。改为、改造、改作:这是随着衣服的破烂程度而说的,以见其关心。
③适:往馆:官舍。
④粲(càn):形容新衣鲜明的样子。一说餐的假借。
⑤席(xí席):宽大舒适。
【赏析】
《缁衣》为郑风的第一首。这首诗,尽管在现在大学的教科书中根本不提,在各种《诗经》选本中也不见踪影,可在古代典籍中却不时提到。《礼记》中就有“好贤如《缁衣》”和“于《缁衣》见好贤之至”的记载(转引自《诗集传》)。郑国开国之君桓公为周幽王时的司徒,他的儿子武公则为周平王时的司徒。因此,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的《郑世家》“述赞”中说:“厉王之子。得封于郑。代职司徒,《缁衣》在咏。”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旧说,郑桓公、武公,相继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周人爱之,故作是诗。”他似乎是赞成这一“旧说”的。而清代的姚际恒、方玉润则以为这是“美武公好贤之诗”(《诗经原始》)。当代学者高亨先生也同意此说。他说:“郑国某一统治贵族遇有贤士来归,则为他安排馆舍,供给衣食,并亲自去看他。这首诗就是叙写此事”(《诗经今注》)。至于郑国统治者是真“好贤”,还是政治手腕,论者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如王夫之就认为:“《缁衣》之诗,王子友(桓公)之工其术以歆天下者也。”(《诗广传》)意思是,所谓“好贤”,乃是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权术耳。
其实,仔细玩味这首诗,会充分感受到诗中有一种温馨的亲情洋溢其间,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首描写国君与臣下关系的诗,还不如说这是一首写家庭亲情的诗更为确切。当代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赠衣诗。诗中“予”的身份,看来像是穿缁衣的人之妻妾。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卿士旦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缁衣。退适治事之馆,释皮弁而服(缁衣),以听其所朝之政也。”说明古代卿大夫到官署理事(古称私朝),要穿上黑色朝服。诗中所咏的黑色朝服看来是抒情主人公亲手缝制的,所以她极口称赞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合体,如何称身,称颂之词无以复加。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这件朝服破旧了,我将再为你做新的。还再三叮嘱:你去官署办完公事回来,我就给你试穿刚做好的新衣,真是一往而情深。表面上看来,诗中写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赠衣,而骨子里却唱出了一位妻子深深挚爱自己丈夫的心声。读者不必因为诗的主人公是卿大夫的妻妾,而说赠衣给丈夫仅仅是为了博得丈夫的宠爱。
全诗共三章,直叙其事,属赋体。采用的是《诗经》中常见的复沓联章形式。诗中形容缁衣之合身,虽用了三个形容词:“宜”、“好”、“席”,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无非是说,好得不能再好;准备为丈夫改制新的朝衣,也用了三个动词:“改为”、“改造”、“改作”,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变换语气而已。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全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一唱而三叹,把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