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名说
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施报之常也。世有好名之士,以其高天下者自负,恐天下之人挟其所长有以轧已,于是毁之为不足道。为不足与吾并,以表见其高。天下之人不堪其毁,争起而毁之。其始也求得美名,而终也反为天下之恶所归,是不得取名之道也。是以古之君子道高而愈谦,德尊而愈恭,其于人也,遏恶而扬善,人之有善若已有之,唯恐其不得闻,而以为已所不逮;不幸闻人之过,则亦含容覆护,不忍其不得为君子。故天下之人不堪其誉,争起而誉之,其始也虽若自贬,其终也乃为天下显,人是得取名之道也。夫以口胜天下天下之口,不犹众乎?或曰吾道高矣德尊矣,岂天下所得而强毁者?曰:在已有可誉之实,人固不得而毁之,然道诚高德诚尊者,决不至于善毁人,而善毁人未有不为道德之累也,奚其高且尊?或曰我诚善誉人,不幸人之毁已也恶声至,反之如何?曰不然,我之誉人也多,则人之誉我也亦多;一人之毁不足,胜众人之誉矣。叔孙武叔毁仲尼,仲尼未尝毁叔孙武叔;嬖人臧仓毁孟子,孟子未尝毁臧仓。此孔孟之所以为孔孟,适所以重毁者之恶欤。或曰君子语默,唯义而巳,何暇恤人之是非,必欲为阿世苟容者乎?曰:阿世苟容,固君子所不取,如知语默之为义也,则是非固有分矣。夫善誉人者于已为盛德,于人为令名,此之谓两益;善毁人者于己为薄德,于人为恶名,此之谓两损。两损两益之间,其相去亦远矣。不可不察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三略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法家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