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名说
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施报之常也。世有好名之士,以其高天下者自负,恐天下之人挟其所长有以轧已,于是毁之为不足道。为不足与吾并,以表见其高。天下之人不堪其毁,争起而毁之。其始也求得美名,而终也反为天下之恶所归,是不得取名之道也。是以古之君子道高而愈谦,德尊而愈恭,其于人也,遏恶而扬善,人之有善若已有之,唯恐其不得闻,而以为已所不逮;不幸闻人之过,则亦含容覆护,不忍其不得为君子。故天下之人不堪其誉,争起而誉之,其始也虽若自贬,其终也乃为天下显,人是得取名之道也。夫以口胜天下天下之口,不犹众乎?或曰吾道高矣德尊矣,岂天下所得而强毁者?曰:在已有可誉之实,人固不得而毁之,然道诚高德诚尊者,决不至于善毁人,而善毁人未有不为道德之累也,奚其高且尊?或曰我诚善誉人,不幸人之毁已也恶声至,反之如何?曰不然,我之誉人也多,则人之誉我也亦多;一人之毁不足,胜众人之誉矣。叔孙武叔毁仲尼,仲尼未尝毁叔孙武叔;嬖人臧仓毁孟子,孟子未尝毁臧仓。此孔孟之所以为孔孟,适所以重毁者之恶欤。或曰君子语默,唯义而巳,何暇恤人之是非,必欲为阿世苟容者乎?曰:阿世苟容,固君子所不取,如知语默之为义也,则是非固有分矣。夫善誉人者于已为盛德,于人为令名,此之谓两益;善毁人者于己为薄德,于人为恶名,此之谓两损。两损两益之间,其相去亦远矣。不可不察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说苑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长生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