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集虚书院记
余杭孟君字集虚,筑室苕溪上为读书地,以其字扁之。予闻老氏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车之用,知虚者万有所从集也。窍虚而风集,坎虚而水集,谷虚而云集,室居之虚也人集焉。天地之虚也,日月星辰山河草木羽毛鳞介集焉。孰谓吾一心虚而不为道所集乎?然心为物可虚可窒,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向焉所谓集皆可得见,而此不可知,故虚者每为异物所窒,恍兮惚兮者将弗集矣。一心无樊,攻焉者众,喜怒哀乐毒其内,是非得丧寇其外,欲斯须之虚有不可得者。若是求道,亦击鼓而求亡子也,吾孟君不然,君儒者,而寄迹道家者流,为诗文咸有法度,炼元养素,九锁山中斋居者三年,既乃为世故役,弗遂其志,戚戚然恶之。所蓄书数千卷,将室成而藏焉,且与方外奇士游,居讲习于此,所得殆未可量。然余谓君无志于道则巳,苟有志书亦累也。比见世读书者,四方万里无所不通,上下数千载无所不闻,归而求其本心,则虚焉者寡矣。圣人之道遂为绝学,可叹也。愿君悉素所蕴于无何有之乡,然后即方寸之地,朝而辟焉,暮而涤焉,使介然之有不得累乎其中,君益矣。颜子始好学,终坐忘,唯道集虚。盖深造自得之妙,颜何人哉。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园冶
- 谱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北游记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