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为政篇·致诸弟·述升内阁学士
澄侯子植季洪三位老弟足下:
五月寄去一倍,内有大考赋稿,想已收到.六月二日,蒙皇上天恩,及祖父德泽,予得超升内阁学士。顾影扪心,实深惭惊!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予之德薄才劣,何以堪此?近来中进士十年得阁学者,惟王辰季仙九师,乙本张小浦,及于三人;而予之才地,实不及彼二人远甚,以是尤深愧仄!
冯树堂就易念园馆,系予所荐,以书启兼教读,每年得百六十余。李竹屋出京后,已来信四封,在保定讷制台赠以三个金,且留乾馆与他;在江苏,陆立夫先生亦荐乾俸馆与他,渠甚感激我。考教习,余为总裁,而同乡寒士如蔡贞斋等,皆不得取,余实抱愧。
寄回祖父父亲袍褂二付,祖父系夹的,宜好好收拾,每月一看,数月一晒。百岁之后,即以此为敛眼,以其为天恩所赐,其材料外间买不出也。父亲做棉的,则不妨长著,不必为深远之计,盖父亲年未六十,将来或更有君恩赐眼,亦未可知。
祖母大人葬后,家中诸事顺遂,祖父之病已愈,予之痹症亦愈,且骤升至二品,则风水之好可知,万万不可改葬。若再改葬,则谓之不祥,且大不孝矣。
然其地于究嫌其面前不甚宽敞,不便立牌坊,起诰封碑亭,亦不便起享堂,立神道碑。予意乃欲求尧阶相一吉地,为祖父大人将来寿台,弟可将此意禀告祖父见允否?盖诰封碑亭,断不可不修,而祖母又不可改葬,将来势不能合葬,乞禀告祖父,总以祖父之意为定。前门长女对袁家,次女对陈家,不知堂上之意如何?现在陈家信来,谓我家一定对第,甚欢喜!余容后具。兄国藩草。(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八日)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