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彦章智杀高思继
彦章智杀高思继
当日,忽报王彦章搦战,晋王引思继于高阜望之,思继侍立于侧。时,晋王指曰:“麾盖之下,横枪立马者,王彦章也。”思继亦随指看之,见其人绣袍金甲,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思继与晋王曰:“臣虽不才,愿领兵出战!”遂披挂绰枪上马,直出阵前,挺枪直取彦章。彦章急架相还,二人交马,正是棋逢敌手,木遇良工,叫声好杀!怎见得:两边鼓响震天雷,就地锣鸣如霹雳。人马军前舍命争雄,刀枪练磨,恶似那如来会下哪咤,摇动五方旗;气影相迎,犹如那四州大圣降水母。钉擦钉,双摩皓月;甲跄甲,对射银山。
两条条,凹面混汗龙;一对对,巴山白额虎。
二人混杀了一日,斗上三百余合,天色已晚,晋王叫鸣金收军,两下各领兵回营。却说王彦章,回到本营,谓左右曰:“高思继刀法甚熟,真吾敌手,若不收兵,险丧此人之手。来日用回马枪挑之,必全胜矣!”次日,上马引军来战,高思继亦引军来,两阵对圆,二将齐出。彦章曰:“吾今须决胜负,不可收兵!”言讫二马相交,二人又战五十余合。彦章见赢不得思继,拨回马,拖枪便走。思继疑彦章怯已,恨不得赶上,放开马赶下阵来。彦章回头,见思继马来得近,兜回马一枪,思继收马不迭,步心一枪刺死,彦章找了思继首级。此时,众余四散奔走,来报唐营:“高思继被他回马枪挑了!”晋王听罢,大叫一声:“气杀我也!”口角喷血,倒于地下,半晌气绝身死。逸狂有诗叹曰:
为国频召将,时危不可撑。
勇南亡去后,思继复招魂。
忠义心空赤,衰残志可矜。
一气能喷血,谁将社稷平。
原来晋王一是领头疮发,二是那二百场战败的气,三是年高八十四岁。后来史官有诗为证:
唐室衰微不可扶,天教温贼篡良图,
君仇未报身先死,到此英雄岂丈夫。
彦章回马枪挑了高思继,气杀了沙陀李晋王,众王子大骇。
便欲举哀,尽传晋王身死,商议做孝。潞州王李杰曰:“众王子且勿喧嚷,王彦章得知晋王死了,他便又领兵来索战,谁与他抵敌?急将晋王棺殓,着令萧、刘二妃,带领三千兵马,护送灵柩,星夜赴宾州埋葬,此为上策。”众王子从之。却说众王子商议:“晋王已死,可令潞州王权掌晋王兵印。”潞州王曰:“吾有何能?敢任此职。”众皆曰:“以昭穆定之,非汝不可为也!”当日,李杰谓嗣源曰:“水手逆贼,日夜索战,唐兵不能讨贼报仇,此事若何?你看何处有兵,借得一支,前来破敌。”嗣源告曰:“吾终日奔驰道路,不是个调兵的人,却似个勾命的鬼,各处调来的将士,都丧于此贼之手,儿今迳往直北大潼李友金处,调取那支人马前来,破敌必矣!”李杰大喜,即遣嗣源一行。
嗣源披挂上马,往直北进发。但见途中三三两两,互相啼哭,携儿抱女,夫东妇西,各人顾命逃散。杀得那百姓,家家门首吊着一个木牌,一边写个晋字,一边写个梁字。那军一壁里杀,一壁里抢,抢到庄上,那百姓打听得是晋兵,把那晋字吊过来。那军说是晋王的民,不要抢就过去了。后兵又来抢,打听得是梁兵,把那梁字吊过来,那军说是梁王的民,不要抢,也过去了。后来抢得滑了,不论梁、晋都抢了,因此人民朝属梁而暮属晋。嗣源见了百姓如此之苦,喟然叹曰:“只因这梁、晋交兵,杀得那军土受涂炭之苦,百姓有倒悬之急,天下慌慌,人民死其大半。”
嗣源勒马,星夜去到直北大潼城,拜见叔父李友金,呈上告急书言:“王彦章杀我父兵,败二百场,不能措手,回马枪挑了高思继,气杀了我父王,现守鸡宝山,相攻至急,望叔父乞拨大将相助。”友金听罢,放声大哭,曰:“可惜皇兄死于非命,唐室不能报仇。”友金问:“班部中众将,谁可引一军去鸡宝山相助?”言未绝,一将应声而出,曰:“臣虽不才,愿领兵前去,以斩王彦章之首。”友金视之,其人身不满七尺,年约十四五岁,面如敷粉,发绾齐眉,乃北平人也,姓史名建唐,是友金部下一员名将,极有智略。友金听其言大喜,封为总兵官,拨军二万,健将八员,一同李嗣源连夜便发,飞奔鸡宝山来。
却说史建唐领兵正行,前面报马言:“到唐营,离此不远。”建唐急唤八将,将这二万人马,另自安下一个小营。嗣源引史建唐来见潞州王,尽诉其事。王曰:“吾侄远路,风尘不易,许多好汉,皆致丧命,叫此一个小孩儿到此,焉能成事?若叫出阵,必被水手耻笑。”建唐向前告曰:“大王休小觑我,将在谋而不在勇,吾乃名将之子,九世良将之孙,量一水手,有何罕哉!”
此时正话间,王彦章又来索战。建唐叩头曰:“小将愿往,斩彦章之头,献于帐下!”潞王许之。建唐径回本营,吩咐八将:“先领六千兵去埋伏左右,吾自领兵三千,当中杀出,我若输了,你们两边即来接应;水手若败了,你左右急截断他的去路。但有退前缩后者,此剑为例。”众将领命去了,各个披挂上马,领兵出营布阵。王彦章在阵前看了,称羡不已,自言曰:“梁晋交兵二年余,未逢敌手,今日不知何人,布此阵势,实是天地人三才之阵,他败也是他胜,我胜亦是他胜。”言未绝,只见素罗旗下,闪出一小将,怎生打扮:发绾齐眉,约年十四五岁。桃腮两颊,约身不过四五尺长。
头戴灿银盔,身披银叶甲,手挽梨花枪,坐下玉骢马,这不是哪咤太子,敢是个敷粉何郎?
那阵上,彦章又长又大,恶似金刚,狞如八戒,见了大笑,言:“布此阵,倒有余矣!原来是个小孩子出阵!”便问:“来将何名?”建唐曰:“吾是白袍史敬思之子,直北大潼城总戎官史建唐是也!汝是甚人?”彦章曰:“吾是铁枪王彦章是也。”建唐即挺枪直取彦章,彦章急架相还。只听得:轰雷炮响,杀喊连天,金鸣震起,战鼓齐敲。阵前阵后虎狼兵,四哨五营排阵脚。旌旗闪烁,皂纛飘飘,枪刀赛雪密层层,剑戟如霜锋列列。马军如蛟龙出水,步军如猛虎穿林。沙尘飞起,浑如障雾,旗开处,闪出一小将。拍马挥戈心性急,犹如泰山倾倒,好似海水翻腾。两将交锋,这场好杀。
二人战上二百余合,建唐大怒,取鞭在手,喝声:“着中!”彦章躲中不及,正中一鞭,抱鞍吐血,勒马而走,建唐后面飞马追之。却说彦章,此时不往本阵,径走左手下来。不料左边四员将涌出,喝声:“水手贼!走向何处?”四条枪攻进阵来。彦章魂不附体,勒马走向右手下来。岂期右手四员将一支兵涌出,大叫:“逆贼休走!”章回头看时,史建唐亲自后面追至。彦章杀开一条血路,从南阵逃生走了。建唐曰:“谁放走了此贼!”皆言八健将第二名张夷放走。建唐大怒,唤刀手,拿张夷去斩首!并言:“今后慢功者,比张夷为例。”七将见了悚然。建唐差人到唐营报捷。潞州王曰:“不想此人胜了水手一阵。”众王子出接建唐,随即举杯作贺,重赏众将,不在话下,若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卓吾子评:
高思继余生数十年,不合又应晋人之请,亦死于彦章之手。
此时生民涂炭,朝梁暮晋,无有宁宇。悲夫!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