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周景隆走散入山 东京城皇爷发兵
周景隆走散入山 东京城皇爷发兵
词曰:
人有不测祸福 天有当时阴晴
算卦占卜总着空 死生皆由天定
公子来到山下 遇见喽卒巡风
旗幡招展起在空 吓的神魂不定
却说公子周顺来到杏花山下,也不知是什么山寨,正在万难之际,山下许多人马走来,只吓的惊疑不止。众喽卒闯上前来,不容分说,勒住坐马,回道就走。不多时到了寨门,周顺战战兢兢,在马上举目观瞧,好不惊人。
再说郑梦熊正在大帐与众闲谈,喽兵上前跪倒,今在山下拿来一位书生,不像山东人氏,求大王定夺。梦熊说:“与我拿来。”喽卒即把公子拿进。郑梦熊一见,“呀,好无知小辈,竟敢闯你大王的山口,快通名来。你大王刀下不死无名之鬼。”周顺闻听,只吓的魂不附体,口尊大王暂息雷霆之怒,听小生道来。
公子施礼搭下躬 连把大王口内称 若问小生名和姓暂且息怒听我明 祖居住在彬州府 向阳街上有门庭周义是我亲生父 小生名叫周景隆 只因我父把官做吏部尚书在朝中 他老人家多激上 得罪奸党老蔡京蔡京他是皇国丈 女儿现今做西宫 父女定计把俺害金殿以上把本升 皇爷准了奸佞本 拿我举家满门庭法场以内拿出斩 多亏老天刮神风 神风救出母子俩讨饭为生奔山东 我母住在太平镇 投亲我奔济宁城岳父名叫梁士太 做过官家二品卿 所生一位多姣女乳名叫做梁秀英 今年二九十八岁 我叫周顺十六冬那日投亲进梁府 岳父他把心改更 他说我是犯官后认亲之事不允从 不认亲戚还罢了 把我绑在花园中空书房内锁上我 梁滚复计定牢笼 熬了一碗断肠散要害我的命残生 他家有位老院公 那是我的老救星亲生之子舍去了 要与周顺做替生 喝了八步断肠散可惜一命归阴城 救我活命无可报 认为义父当亲生将我送出花园外 那时我才出了城 东门以外结一拜遇见一些好宾朋 复又回至太平镇 遇见表兄徐振中母子接在他家去 隐姓埋名度日生 听说小姐逃出府弟兄个个都知情 大家一齐寻小姐 半路途中各西东不知弟兄何方去 我今来到此山中 万望大王宽饶恕可怜周门死的苦 公子说罢前后话 闷坏大王郑梦熊郑梦熊闻听公子诉了一遍,呀呀,心中暗想:“现周顺在此,又来了周顺,这是何故?想必顶名冒称,待我细细问来。”英雄想到这里,即未开言。
梁秀英在旁听的明,暗道:“这是我丈夫来了,真乃天从人愿。”想罢又与郑梦熊从头至尾,梁忠怎么送出府,女扮男装,中途冲散,怎么假称公子的话,说了一遍。梦熊听到这里,心中明白,说:“既然如此,快请后帐再叙。”
秀英说罢,即上前将公子一把拉住,说跟我走罢。公子也不知什么,且跟着秀英来至后帐落坐。秀英将前情诉了一遍,公子方才明白。心中甚喜。又到郑翠屏房中说了一遍。翠屏闻听,暗说怪不得昨日晚上,拿腔弄势的装模作样,还是个假的。此时秀英将男装脱去,露出女衣服,重整乌云,淡扫蛾眉,收拾的齐齐整整,二女子扮的真是天仙一般,世人见了无不动心。
词曰:
二位姣妖俏君红 闭月羞花非凡同
下床来真是一阵香 风送姣滴滴桃花嫩蕊几
如雨润芙蓉观美貌 好似那巫山神女来入梦
却说梁秀英来见丫环进房来,即吩咐摆设香案伺候。急急忙忙,顷时预备妥当,秀英又来至公子坐的房内,相公小奴又与你定门亲事,跟我拜天地去罢。公子一见秀英那个样子,把那报仇之心俱去在九江以外,跟着秀英出房去了,周公子跟着秀英出房门。
扶出翠屏女红妆 天井院中忙站住 两朵仙花立一处天地桌上摆上香 各处灯来照烛光 使女丫环出房去秀英自己找空房 洞房剩下整一双 公子美貌用目张见她不过二八岁 巧挽乌云亮又光 湾眉淡扫春景致秋波一转魂飘荡 粉面不用搽宫粉 两耳金环亮又黄樱桃小口牙似玉 唇比丹硃分外强 穿件红衬裙在内外罩花石榴海棠 小小金莲窄又瘦 端端正正世无双沉鱼落雁身才俊 闭月羞花甚端庄 公子观罢多一会面对翠屏弄怪腔
周公子面对翠屏一揖,说:“小生多大福分,蒙天仙降临,这是终身之幸也。”翠屏含羞说:“妾乃山村之女,蒙君不弃,以托终身,何等荣幸。”
公子听小姐声音,如天阴业中飞莺叫啼,又见她千姣百媚,弄的个周顺魂飞野外三千里,梦赴巫山十二峰。他二人郎才女貌,遂宽解衣带,同入罗帏去了。
郎才女貌在青春 初次新婚对战兢 公子摘头宽衣带小姐脱去丝罗巾 两人衣服全脱净 都是兰馥白喷喷女子仰卧牙床上 公子怀抱左右分 小姐好似瓜未破口咬被头战兢兢 这个深浅未经过 那个初次把阵临锦被滚去不遮体 灯照身子汗津津 甘露几点风情美巫山云雨无比伦 公子复又搂几搂 小姐她也亲又亲套玩会耍周公子 翠屏小姐热了盆 二人情浓说不尽红浆玉露沾锦衾 绿暗红稀春色退 云收雨散整衣襟不言二人阳台梦 把书另更分一分 东京发来人共马铜头率领众三军 杏花山下来交战 明公坐稳听我云却说沈知州自从众弟兄劫牢反狱之后,奏本进京,到了蔡京师下。蔡京闻听大怒。清早上朝,宦官上前奏道:“现有太师皇丈,午门候旨。”皇爷说:“教他上殿。”不一时蔡京上了殿,口称:“我王,微臣见驾。”口呼万岁、万万岁。皇爷说:“太师平身落坐。”蔡京叩头谢恩。皇爷又问说:“太师见朕有何本奏?”蔡京说:“有本,我主圣鉴。”又将奏本呈上。皇爷展开看毕,龙心大怒,说:“太师即派员点起三千人马前去扫荡。”蔡京又奏道:“派右侍郎童伶为帅,此人多谋,臣府现有一人,名唤铜头铁罗汉,甚是英勇,可为先锋之职,祈我主定夺。”皇爷说:“即如此,照卿所奏。”
顷时颁下圣旨,驾转朝阳,群臣皆散。蔡京回府,与铜头说了一遍。铜头铁罗汉甚喜,急忙披挂整齐,教场候令。却说童伶见了圣旨,封他为兵马大元帅之职,令点三千人马,速下山东平贼灭寇,不可有误。童伶观罢,取过甲胃,不一时披挂整齐,上马即走,骑至教军场,吩咐擂鼓聚将。只听的鼓响三咚的时候,兵到将齐,个个明盔亮甲,人强马壮,好不利害。
欲知后事,且看下回。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兵家
- 六韬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