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明朝万历年间,湖广黄州府罗田县秀才石峨,字峻峰,乃洛阳石洪之后,为人性格刚烈,不信鬼神之事。夫人竺氏善良贤惠,操持家务,助夫苦读。石峨虽文才出众,却时运坎坷,一连考了七次,次次都名落孙山,直至年过四十才中举,又因朝纲不振,权奸当道,故而无心宦途。生有一子,取名茂兰,又名蕙郎,表字九畹,从小丰姿超众,聪明非凡。后来吏部令石峨上京检验,石峨告别妻儿,带着书童直奔京都,而蕙郎在家中由母亲严加督导,读书作文,,大有长进。一日,蕙郎遇到曹半仙,说蕙郎是出奇的贵相,并邀蕙郎至家中相面。曹半仙见蕙郎天庭高耸、地阁方圆,是五岳朝天之相,但在少年时颇有坎坷,到二十八岁以后才渐入佳境。遂提笔写八句谶语,把蕙郎一生的遭际都写在了其中。
且说石峨在京候验,授陕西西安府长安县知县之职,石道不胜欢喜,星夜向陕西赶路。来到长安上任,却听说官宅内有鬼,历任官员都因此而住在民宅。石峨素不信鬼神之事,定要住官宅,而宅中之鬼闻石青天到任,俱回避三舍。第二日,石峨就升堂办案,公正廉明,百姓无不称颂。天启皇帝登基后,太监魏忠贤专权用事,石峨越级升任广西柳州知府,但他不愿听命于魏忠贤,遂将官印亲手送还巡按衙门,辞官归故里。
石峨回家后,不理世事,整日里不是与儿子讲经论史,就是与一班友人饮酒赋诗,但儿子的终身大事和仕途总是他心头的两件大事。后结下了十字街房家翠容小姐这门亲事,于腊月十八过门,自此蕙郎夫妻二人十分恩爱,石峨的心事也就去了一半。岂料到了来春三四月间,罗田县瘟疫大行,石峨夫妇二人俱染症相继而亡。蕙郎克尽子道,衣衾棺椁,无不尽心,把父母安葬入土。
而魏忠贤当初虽放过了石峨,却仍记恨在心,正值西安新任知府范承颜要讨好魏忠贤,遂定下计策陷害石峨。范承颜到任后,借口河道淤塞,要前任知府罚银五千两,因石峨已故,便将蕙郎提来,要他在限期一月内筹银修渠。石茂兰满心委屈,却又无可奈何,无处弄钱,只得把房宅地土,尽行出约变卖。街坊王诠垂涎翠容的美色,于是出银五千两买下了石宅,蕙郎不知情由,对王诠感激不尽,并随差役带着银子直去西安。蕙郎走后,翠容回到娘家,,日夜忧愁,容颜渐觉憔悴。房父见女儿这般光景,心里积郁,不久就病死了,剩下翠容母子二人,更加凄楚。王诠至长安买通了知县,要蕙郎修渠后留守三年,不得回家,然后他又假目蕙郎病危的书信,不料被翠容识破,于是王诠就派家奴去把房母活活闷死。翠容欲上吊自尽,却见观音显灵,留下要言两句并催命丹一包。翠容终被王诠骗娶,洞房之夜,翠容用菩萨所给之药将王诠杀死,自己则被一阵狂风刮到观音堂,从此在庵堂栖身。
话说蕙郎看守河工三年,回到家却已是人去楼空,早已物是人非。蕙郎来到襄阳,巧遇胡员外,将他收留,让他在花园的房内居住。夜间,有春芳、秋英二女鬼前来,不料蕙郎并不害怕,反教二鬼读书识字,春芳还让蕙郎收她的兄弟馗儿为徒!蕙郎与二女鬼,虽人鬼有别,却情同一家,只是此事外人并不知晓。魏太监的家人,买得蕙郎的墨画一张,画上题诗又讥讽群奸之意,魏忠贤得知此画乃石峨之子所画,遂嘱人报复。后来蕙郎去黄州应考,被湖广学院韩仰山所拘,,半夜春芳三鬼来狱中送银二十两。而三鬼回到家中,秋英写了一张阴状,向城隍告状,不料秋英被萧判官看中,强收为二房。春芳又嘱咐馗儿,让馗儿拿着状子,投抚院告状,馗儿状告魏忠贤独断专权,抚院不准状,并识破馗儿为阴鬼,将他贴上法符,送于狱中,夜间,城隍让馗儿投胎于杭州程翰林家,起名。馗儿投生之时,因未曾喝过迷魂汤,故心里极是明白,但轻易不敢说话,长到一两岁,只会认人,不能出语。
崇祯皇帝登基,次日就把魏忠贤拿了,并剿没其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蕙郎无罪释放,而秋英亦被判宫夫人所救,与春芳受和尚指点,借尸还魂,做了蕙郎的偏房。一年后蕙郎投考高中,放了南阳府的刑厅,三年俸满,转升了四川成都府的知府。一次到观音堂还愿,遇到了结发妻子翠容,夫妻团聚。蕙郎为官,屡有奇绩,选迁了浙江的布政,见到了已经十三岁的程覃,容貌颇似当年的馗儿,与春芳姐弟相认。蕙郎得了程覃这个门生,不时请来叙谈,,一次二人同游天台山,进天台神观,见到碑上的诗文,方知当年给自己相面的曹半仙乃是太白金星所变。
滁州地方有一座老山,山上多洞,洞中聚集有两三千人,欲谋不轨。蕙郎换上便服,带了一个茶房,扮作算卦的模样,一路私访前去,为山贼算卦,定下了起事的黄道吉日。下山时,山上跑下来一只猛虎,把茶房叼去,吓得蕙郎魂不附体。天色渐黑,蕙郎走进一个庄园,里面楼阁层层,灯火通明,得一少妇相迎,与蕙郎同床共寝。天明时,蕙郎被推拉出门,回头一看,哪里见什么庄园,只见一冢大坟,上写着宋贵妃卞氏之墓。蕙郎回去后把私访的实情禀报巡抚,,巡抚带兵将山上的叛贼一举歼灭。
石生的衙门后边的花园内有一白石碑,相传是衙门中的镇物,一日秋英来到院中,忽见石碑变成一门,从里边走出两个女童,请秋英进去。走进其中,只见满眼奇树异花,金碧辉煌,原来此处乃碧霞宫仙境。大殿莲花座上坐着一位娘娘,命仙女取兵书三卷付与秋英,书名为《行军机要》,又带秋英入演武厅,传授八卦连环阵,并取兵符一道交与秋英。不久,苗寇大发,夺人钱财,掳人妻女,声势甚是汹涌,皇上加封蕙郎为兵部尚书,挂帅平寇,人强马壮,,器械鲜明,直往边庭迸发。秋英为先锋,有神力相助,杀得苗寇弃甲而逃,次日便送表投降:苗寇归顺,蕙郎班师回朝,圣上大喜,封蕙郎为兵部尚书并诰封秋英。从此石家人丁兴旺,代代为宫。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