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治奇病晨施药饵 访真情夜上茶楼
治奇病晨施药饵 访真情夜上茶楼
上回说到李公带了捕快人等上船,吃过晚饭即便开船,望嘉善进发。走了二十余里,天色已黑,李公就叫停船,派这四个捕快,分更次轮流守夜。次日天明开船,到晚便找一热闹的去处停泊。到第三日落太阳的时候,已到了嘉善地方了。那水手等巴不得靠了岸,忙到张富有家去报信,说富有已经问定了杀罪,下在县监。他兄弟也差人押去寻人头去了。
李公带了这九个人上岸,分做三个住处:派赵升同赵甲、王福住在一处;周起同张申、黄道梅住一处:李公同裴道运、李益、吴太住一处。先咐咐道:“你们都要改装。赵甲可装个烂腿,赵升装个驼背,王福装个算命测字的先生,到各烟馆、酒店打听。黄道梅、周起装个穷秀才,每日到各处茶坊,向吃茶的客人求帮告助。裴道运就挂招牌,在十字街行医。张申系本地人,人都认得,不能改装,就逢人称说为裴先生扬名。每日酉初、酉正、戌初、分做三起,到我的寓处见面,告诉日间耳闻目见的情形。”吩咐已毕,各寻住处,多相离不远。
李公便同裴、吴、李三人,找了一个小店,将破衣旧帽同吴太两个人分穿。李益就给裴道运背药箱。到了明日,裴道运就在三仙街十字路口将招牌挂起,地下铺了个包袱,将药箱摆设中间,上面排列着药瓶、刀剪,把膏药摊在箱履内,口中高叫道:“杭州五世医裴道运,路过贵地,扬名三天。有缘的趁早来治,试试我的手段,治不好的分文不要。贫穷的、施医舍药,也分文不要。”道言未了,早团团的围了一大圈的人。
忽有一个烂腿的,一跷一拐的来,分开众人,说道:“先生,我这腿疼痛得了不得,却是干痛,你看这一大片发黑,又不肿,又没有水,就是触手便连心的痛。请问你可治得好?”
裴道运说:“治不好那还算五世医么?我叫你立刻不痛,好好的走回家去,叫大众看看。我瞧你是个穷人,也不要你钱。你先将这腿用布好好包上。”那客人感谢不尽的便坐在地下,将那条腿用手巾扎上。老裴取出两粒丸药,说道:“哪位行方便的,布施一碗清水?”真有个年轻好事的,贪看把戏,取了一碗水,分开众人,递给老裴。老裴便叫那烂腿客人用水将两丸药送下。老裴又在他腿上用手磨擦了半晌,便说道:“客人,你站起来。”那客人立即起身。老裴说:“还疼吗?”那客人说道:“怪呀,不疼了。”老裴说:“你且用力在地下一蹬,看疼不疼。”那客人连蹬了三四下,哈哈笑道:“不疼,不疼。”老裴说:“这就好了。我再给你两张膏药,回家贴上,保你永远不犯。”那个客人口叫“活神仙”,磕头道谢,说道:“我穷人没么报答你,只能天天给你跪香扬名。”老裴道:“这是你与我有缘,倘没有缘法,任凭你给我千两黄金也治不好。”
那客人磕完头,拿了膏药,竟飞跑的去了。
那看的人无不个个称奇,人人说怪。老裴道:“不要说他这条腿,就是烂去了一半,也能给他立时医好。”旁人听见,更加称奇。就中有个老翁,挤过来说道:“活神仙,我老汉今年七十三,这双耳朵不通气了,有治法没有?”老裴大声的向他说:“容易,容易。我给你两丸药,就此吃下,再给你七丸,回家去隔一日吃一丸,不可出门,静坐半个月,保你听得见。”
那老翁吃了药,将那七丸包好,放在褡裢内,欢天喜地的去了。
因此一传俩,俩传仨,通时立刻,“活神仙”的名就传出了,看的人更拥挤不开。老裴道:“我每天在此,送医三天。今开尚有小事,诸位明早再来光降。”
众人中尚有要求医买药,那裴道运故意不肯,收拾起招牌,回寓去了。这里众人便称奇道怪的传扬开了。那个烂腿客人真请了一封香,跪在街心颂扬活神仙的灵验。于是,来来往往的人,个个想见活神仙的面。合境内有病的,都想求活神仙医,就怕活神仙明日不来。茶坊酒店议论不休,这且不在话下。
却说李公同吴太两个人,这一日就扮做穷途落魄的模样,在大街小巷往来。到了午后,听得人人传话活神仙治病的原由,知是裴道运作得机变,心中甚喜。但是仍察访不出凶手的消息。
看看天晚,只得仍回寓所。李公与老裴虽然同店,却是分做两起。老裴同李益早已回来,见李公回店,也不交谈,彼此心照不宣。少顷,赵升、周起等陆续来向李公处悄悄的回话。今早那个烂腿客人,原来不是别人,就是赵甲。却不便同李公说话,拿了香在店门磕了个头,说道:“谢活神仙。”李公便会意了。
那店主人问了赵甲的缘故,知道这位裴客人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便加意的巴结,不在话下。
晚上各自歇息,吴太向李公说道:“我们今日跑了一天,也察听不出一些消息。到底知道这凶手定在何处?这样的瞎访,不是海中捞月么?”李公道:“你不要忙,五七天内,我保你自有着落。”吴太便不敢再说,却是心中纳闷。看看不过定更天气,便推说出恭,溜到街上去散步解闷去了。
李公待他出去,也到街上打探消息。想起前日天河馆时情形,便一直向天桥走来。尚未过桥,看巷口有个茶馆,底下卖茶,楼上是个烟馆,来来往往,热闹非常。李公进了茶馆,走上扶梯,见吴太正在那里开灯吃烟,见了李公,似乎不好意思,急忙立起身来。李公使个眼色,叫他不要如此,便也在烟铺下首坐了,叫吴太照旧吃烟。那个跑堂的便给李公倒了一碗茶,摘了一把手巾,问要添一个灯不要。李公摆手道:“等会儿再说吧。”跑堂的接过手巾,转身去了。李公留心听众人的口风,有说活神仙治病怎么灵验的,有说南河下跳板船来了个新人儿会唱京调的。
忽听见壁铺上说道:“老三呀,天底下竟有这种冤枉事。”
一个说道:“什么冤枉?那个说:“你不知道咱镇上开航船的张富有会打人命官司?问成死罪,下了监牢了。”一个说道:“杀人偿命,咋说冤枉?”那个说道:“你知道这个人是他杀的么?这个事也怪不得你不知道,除了我,知道的也不多,可惜我不做问官。”李公听说话有因,回头仔细一看,见一个约三十来年纪,盘着辫,穿一件青布小袖棉袄,黑绒坎肩,盘着腿,坐在下首吃水烟。那个先说话的四十余岁,穿一件白灰夹小袄,青布坎肩,束着腰,紫绒带子,两太阳贴着头风膏,躺在上首,拿了烟在那里吸。李公知道对路,将身移的,听个清楚。这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不知这两个人到底说出些什么来,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