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奉正朔伪主班师 慕金仙珠娘学道
奉正朔伪主班师 慕金仙珠娘学道
西域有一摩诃道人,莫知其年岁,在山中修行时,曾用个红铜罐子烹炼白石,稀则如糜,稠则如饭,腹馁辄食。迨道国高,神通益大,又将此罐炼九转还丹,含精蓄气,遂能通灵变化,可以如意运用,要小就小,要大就大。大起来江湖之水也可盛得,小起来即芥子亦不能纳。其精气有时蒸蒸而出,禽兽触之,羽毛焦脱。若遭着石头,一气吸入,顷刻化为灰尘。凡是有在地之石,便吸不动,若是无根的石,不论大小,凭有多小,吸个罄尽。至于他物,必须投入,则成枯烂,不能自吸也。
然而此僧所修,非玄非释,究竟是异道,元处立脚,仍落于魔,此罐亦遂人于魔宫。曼陀尼见吕军师奏章,有道士能飞石打人,破他亦是容易。但石必随地,有碍行军之路,所以向剎魔主借用此罐的。你想尹天峰的飞石,是驱遣在空中,还比不得地下无根之石,岂不吸得干净?从来物理有不能解者,如磁石一顽物也,可以吸铁,其中岂无相引之气机焉?而况乎修炼成的东西,具有灵炁蕴藏于全体者乎?可置勿论已。
只说连黛走数十里,石灰飞尽,方勒住了马,去了脸上的罗帕,招呼将士席地坐定,商议长策。个个垂头丧气,莫展一筹。尹天峰道:“今只有娘娘金蚕术未用,且作个孤注,再与他见阵,难道他都有巧法儿破我么?”连黛道:“行不得,蜈蚣尚为鸡啄,有个不会啄,有个不会啄金蚕的理?”连珠娘道:“法虽被他破了,还算不得损兵折将,着人与他讲和,也还不着。”连黛摇头道:“使不得,这比城下之盟,更觉丑看。”石龙道:“不要输锐气与他,我们速返旧营,放着多少强兵狡猛将,乘夜劫他一寨,杀赢了就好计较。”连黛道:“这话是。”遂驱捕前进。
才入得营,忽报:“国主有诏书到来,请娘娘远接。”连黛没好气,大叱报兵:“他是何人,我是谁,敢说个远接?”喝令左右捆打一百。石龙、尹天峰等,早将伪主良书接入营内,连黛启视云:
大汉皇帝达书于皇后曰:朕近得一仙女,能知未来之事,言济南帝师,是月殿嫦娥降世,道法通天,群仙为辅。于燕有仇,与我无怨。彼只尊崇建文,我亦奉了年号,自然休兵罢战,永相和好。我国自为国,帝自为帝,何损分毫也哉!因此册立仙女为小后。一大一小,神仙难及。皇后可速班师,同享极乐之境。天生富贵于予,燕王其如朕何?其间讲和细微委曲,统俟皇后裁定。
连黛看完了,一时醋气攻心,面皮紫涨。随问赍书的常通:“尔可晓得宫中事么?”常通跪应道:“皇帝又立了小文后,也有神通法术。”又问:“是何处得来的?”又应道:“皇帝打围时,在山中所得。”连黛失声道:“不好,这是狐狸精了。”
常通又说:“是母女两个。”连黛大恼道:“一个也难,何况两个?”恨不得一翅飞回国去,又不好露出本相,假意说道:“我这里怎肯怯气。若与讲和,不便差人。要讲,你自讲去,看他如何话说,然后奏我定夺。”常通道:“皇帝原掳臣去。”当日晚了,在宫安歇。
连黛暗传号令,令小王洪三更行法劫寨,石龙、君天峰皆统兵相助。小王洪因未曾用他的法,正在技痒,得令大喜。刚到半夜,捻廖念咒,将砚池内墨汁,望空泼去,腾腾然漫天遍地,都是乌云黑雾。又取出草人纸马,向着四面乱洒,尽变了神兵鬼将,乘云踏雾向前去了。随与石龙、尹天峰,统领道士和尚,及部下巫兵,共有三千,径奔王师营寨。曼、鲍二仙师正打坐在高台上,觉有妖气侵入,法眼一看,见各营周围,重重都是黑雾,雾内隐隐跃跃,尽是青面獠牙,蓬头赤发的兵癣,也有两个角、三个眼的,不计其数。曼尼笑道:“这样演的戏法,也使将来。”就在离位呼口气,四面喷去,化作烈焰滔天,火龙火马,电掣雷飞,不消剎那之顷,烧得个精打光。石龙道:“不好。”君天峰说:“且杀进去。”曼尼仙耳听见,笑谓鲍师道:“若不打杀他千把,怎得歇手。”就把梅花鹿角捧掷去,盘旋半天,散作千万根,当头劈脑乱打下来。军士咻叫得苦,没命的奔跑,但见:
鹿怪炼成犄角,八九丫叉;仙师弄起神通,百千钉齿。筑葫芦,光头绽开一眼,脑浆喷注;劈匾嘴,泥丸碎却半个,丹药消亡。霓衣作朱衣,血流漂笏;白足翻成黑足,骨碎涂泥。纵有母陀罗臂,谁援邪僧;饶他太乙青藜,难扶妖道。
这些和尚道士,都会画符诵咒的,如咒也不灵,符也不验,打得折脚断臂,碎头裂脑,只叫得:“阿弥陀佛,太乙救苦天尊。死也嗄。”其余兵卒越发不消说得。石龙、尹天峰等,抢先驰入营内,方得了性命。计点部下,三停之内,死伤者到有二停。连黛尚未睡觉,专听的好消息,知道了这个光景,方才死心塌地,信他丈夫的书是不错的。
到了辰刻,常通赴中军禀明,前去讲和。小座报知军师,军师一想:昨夜劫寨,今早求和,断是郧阳差来的。随唤姚襄、沈珂密授数语,令到前营,先以军威折之。二人领命,即传诸将士排列两行,放炮三声,大开营门,传呼伪使人见。常通从容而进,见剑戟森严,旌旗灿烂,两班军士吆呼一声,喝令跪见,若震埋出于平地。常通毛发悚然,不由不屈折,只得膝行至前。姚襄叱道:“你这班妖寇,不啻蠛蠓。我帝师至仁如天,视同赤子,待皇帝复位,便行招抚,所以姑轩不问。乃敢贪受逆贿,兴兵作乱,何难立时殓来,以正国典?我军师推扩帝师弘慈,但破尔法,不伤尔命。前日生擒妖妇,尚且放还,许其自悔。不意心同豺虎,返藉妖术,屡肆鸱张,昨夜还来劫寨。势不能以德化,方行杀戮。今已势穷力竟,更有何说?即应枭首。”常通汗流浃背,连连叩首道:“微臣奉国主之命,来求和好,昨晚才到,宿在后营,并不知有劫寨之事。”沈珂大喝:“尔伪主是草莽强贼,敢与王师说出求和二字,就该割舌。”
常通,连忙改口说道:“是求降。”沈珂又喝:“尔贼今日求降,昨夜劫寨,明系通同造谋,以图侥幸,回去邀协。此等黠贼肺腑,敢有我面前遮饰么?”常通又叩禀道:“昨见国母,原有不允之意或者是部下耸动,就干出这样该钉的事来。微臣若有见闻,何敢又自来取死?姚襄作色道:“这个是他实话,姑恕他不知,且禀军师定夺。”常通方知二人不是军师。
姚襄等去了一会,有员少年大将出来,面如乌漆,目若金铃,大喝:“贼使进见。”常通战战兢兢,鞠躬抠步,走向中营,俯伏跪下。军师问:“来人授何伪职?”应道:“礼部尚书。”
军师笑道:“有做贼的宗伯么?但罪不在尔,姑以礼待。”命左右看坐。此时常通心内正突突的跳,两腿还是拦的,闻得命坐,喜出意外。随又禀揖,侧坐于下。抬头看吕军师,纶巾鹤氅,隆准修髯,双眸如电,精彩逼人。常通打恭至地禀道:“微臣系国主所差,愿奉建文皇帝年号,倾心归附,求军师海涵已往,许令逢新。”军师谕道:“郧阳逋寇,盘踞百年,非不行天计,奈有大逆甚于尔辈者,当先声罪。今既悔司来降,务须称臣纳贡,听调听宣,毋得有违。尔主母妖巷孽,更为倔强。当竖通这明白,束赍降书到此。”常通连声答应,向上叩谢而出。
回到连黛处,不好说出姚襄二人的话,只把吕军师的言语,备细述了。连黛道:“我们是皇帝,怎肯称臣,受他调遣?他不送我礼物,到要我来送他?不成,不成。”
常通道:“建文皇帝是四海一统之王,奉了他年号,不过在表章上写个臣字,我们本国原称皇帝,就像海外诸国进表一个样子。至于纳贡,只须土仪,自然也有金币酬我,算个交接礼文,不折本的。就是用捕时候,要调遣我们将士,少不得像燕王,也要馈些金珠。”这是常通恐怕讲好不成,弄得国破家亡,把这些话来哄人的。连黛听他说得甚好,便道:“既如此,你快去说妥了罢。”常通疾忙驰赴吕军师营门,禀说:“主母无不钦遵,即日班师,来奉降表。”军师道:“这也罢了。尚有几位女仙师有此,应速遣员尊贵女将,志诚晋谒,将此情由禀达,若敢延慢,定然不许怕请。”常通又亟回本营,启复迦黛。连黛笑道:“他们说要尊贵的女将,恐妇女不中用,反要误事。儿蒙皇后深恩,从无报效,今愿充此一使,誓不辱命。”连黛大喜道:“只是难为我儿。选几个伶俐的妇人随去。”连珠道:“也不必,匹马走的,才见得有胆量。”便问常通:“已经言定班师进贡日期否?我到仙垌跟前,也要讲来画一才是。”常通应道:“班师日期,要请皇后裁定。”连黛道:“明日就班师。”
常通应道:“这进贡日期,竟约定来月何如?”连黛道:“还有一说。前日拿去的功虎,也须还我们。”常通呆了一呆,说:“若已死了怎处?微臣且去说看。”于是策马先行,连珠娘随后缓辔而进。
将近营门,范飞娘便来相请。珠娘见上面坐着三位仙师,倒身下拜,痛哭不起。鲍师道:“我已知你的心事,不用悲伤,起来坐着好讲。”曼师道:“你如今得脱火坑,怎的反哭起来?”
飞娘就去相扶,携手同坐于下。鲍师慧眼一看,连珠是仙道中来的,随说:“我写个启来辞他,即着来使带去便是。”飞娘随给与笔札,珠娘立时起草。曼师道:“而今有个柳烟儿,已在他宫中。那浪婆娘若欺侮了他,我便放出三昧火火,烧他个人种不留,连这几重青山,总化灰烬,也要使他知道利害。”连珠心上,方明白这个小皇后的来由。即答应了,写完,呈上三仙师看云:
珠儿顿首顿首,启上大武皇后陛下:卵本卢遗女,覆巢之下自无完卵,今兹全璧而归,虽云天幸,亦皇后之力也。只缘素性如冰,每厌荣华,即欲出世,苦无机会。不谓遂允所请,使得皈依大道,虽曰人谋,亦不可谓非皇后之命也。从此先人大节,皎如日月,不为弱息所玷矣。今陛下宫中新册小后柳烟者,出自帝师遣发,与皇后为姊妹之好。今儿又归帝师座下,亦有师弟之缘。似与古人交质无异,亦所以爷报皇后耳。书不尽言,伏惟睿鉴。
曼师笑道:“太文了,这浪婆娘如何解说得出。”正在缄封,常通已复定军师,并苗牙也来了,即令军士交会与他,说明皈依帝师,不复归去的话。珠娘又向西南,涕泣四拜。曼师笑道:“你还拜这浪婆娘怎的?”答道:“弟子拜的是伯父。只为着我兄妹二人,所以屈身于他。就是今日得见仙师,虽出自家主见,也是伯父成全的。”常通得了书函,管他事,竟同苗虎回营到连黛面前投下。连黛拆开看了沉吟一会道:“珠儿不嫁汉子,在我国也无用,去便罢了,只是安放个妖精在我宫中,不要是个祸根才好。”一时归心如箭,遂下令连夜班师。然后称臣纳贡,不在话下。
且说三位仙师,同着范飞娘、连珠娘,来辞军师,去复帝师之命。军师再三致谢,微问道:“前日多少法宝,总是帝师宫中的么?”曼尼道:“帝师空拳赤脚,从月殿奔将下来那里得有半件?都是求借的东西。所以不告而去了。”军师道:“此物归故主之常理。”鲍师道:“得鱼忘筌,得兔忘蹄。我们还要他怎么?”军师点首叹服。曼师道:“鸡儿鼠儿什得恁么。独是那铁杵磨成的小针,已是送过帝师,也竟走了。我还要到骊山,问这老乞婆藏匿法宝的罪名哩。”鲍师道:“萧何律上,却不曾著有这条。”众仙师皆大笑出营。正月挂林梢,清阴江地。
军师与诸将皆拱立候送。却见曼师脱下袈裟,披在连珠娘身上,喝声:“起。”一道清风,大家凌空而去。好在妖寇已经输服后,荆门只在指挥间。下回若何,且看演来。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医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词源
 - 诗人玉屑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