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楼·一 破常戒造屋生儿 插奇标卖身作父
破常戒造屋生儿 插奇标卖身作父
词云:
千年劫,偏自我生逢。国破家亡身又辱,不教一事不成空。
极狠是天公!差一念,悔杀也无功。青冢魂多难觅取,黄泉路窄易相逢。难禁面皮红!
右调《望江南》此词乃闯贼南来之际,有人在大路之旁拾得漳烟少许,此词录于片纸,即闯贼包烟之物也。拾得之人不解文义,仅谓残篇断幅而已。再传而至文人之手,始知为才妇被掳,自悔失身,欲求一死,又虑有腆面目,难见地下之人,进退两难,存亡交阻,故有此悲愤流连之作。玩第二句,有“国破家亡”一语,不仅是庶民之妻,公卿士大夫之妾,所谓“黄泉路窄易相逢”者,定是个有家有国的人主。彼时京师未破,料不是先帝所幸之人,非藩王之妃即宗室之妇也。贵胄若此,其它可知。能诗善赋,通文达理者若此,其它又可知。所以论人于丧乱之世,要与寻常的论法不同,略其迹而原其心,苟有寸长可取,留心世教者,就不忍一概置之。 古语云:“立法不可不严,行法不可不耍”古人既有诛心之法,今人就该有原心之条。迹似忠良而心同奸佞,既蒙贬斥于《春秋》;身居异地而心系所天,宜见褒扬于末世。
诚以古人所重,在此不在彼也。此妇既遭污辱,宜乎背义忘恩,置既死之人于不问矣;犹能慷慨悲歌,形于笔墨,亦当在可原可赦之条,不得与寻常失节之妇同日而语也。
此段议论,与后面所说之事不甚相关,为什么叙作引子?只因前后二楼都是说被掳之事,要使观者稍抑其心,勿施责备之论耳。从来鼎革之世,有一番乱离,就有一番会合。乱离是桩苦事,反有因此得福,不是逢所未逢,就是遇所欲遇者。造物之巧于作缘,往往如此。
却说宋朝末年,湖广郧阳府竹山县有个乡间财主,姓尹名厚。他家屡代务农,力崇俭朴,家资满万,都是气力上挣出来,口舌上省下来的。娶妻庞氏,亦系庄家之女,缟衣布裙,躬亲杵臼。这一对勤俭夫妻,虽然不务奢华,不喜炫耀,究竟他过的日子比别家不同,到底是丰衣足食。莫说别样,就是所住的房产,也另是一种气概。《四书》上有两句云:“富润屋,德润身。”这个“润”字,从来读书之人都不得其解。不必定是起楼造屋,使他焕然一新,方才叫做润泽;就是荒园一所,茅屋几间,但使富人住了,就有一种旺气。此乃时运使然,有莫之为而为者。
若说润屋的“润”字是兴工动作粉饰出来的,则是润身的“润”字也要改头换面,另造一副形骇,方才叫做润身;把正心诚意的工夫反认做穿眼凿眉的学问了,如何使得!尹厚做了一世财主,不曾兴工动作。只因婚娶以后再不宜男,知道是阳宅不利,就于祖屋之外另起一座小楼。同乡之人都当面笑他,道:“盈千满万的财主,不起大门大面,蓄了几年的精力,只造得小楼三间,该替你上个徽号,叫做‘尹小楼’才是。”尹厚闻之甚喜,就拿来做了表德。 自从起楼之后,夫妻两口搬进去做了卧房,就忽然怀起孕来。等到十月满足,恰好生出个孩子,取名叫做楼生。相貌魁然,易长易大,只可惜肾囊里面止得一个肾子。小楼闻得人说,独卵的男人不会生育,将来未必有孙,且保了一代再处。不想到三四岁上,随着几个孩童出去嬉耍,晚上回来,不见了一个,恰好是这位财主公郎。彼时正在虎灾,人口猪羊时常有失脱,寻了几日不见,知道落于虎口,夫妻两个几不欲生。起先只愁第二代,谁想命轻福薄,一代也不能保全。劝他的道:“少年妇人只愁不破腹,生过一胎就是熟胎了,哪怕不会再生?”小楼夫妇道;“也说得是。”从此以后,就愈敦夫妇之好,终日养锐蓄精,只以造人为事。谁想从三十岁造起,造到五十之外,行了三百余次的月经,倒下了三千多次的人种,粒粒都下在空处,不曾有半点收成。 小楼又是惜福的人,但有人劝他娶妾,就高声念起佛来,说:“这句话头,只消口讲一讲就要折了冥福,何况认真去做,有个不伤阴德之理!”所以到了半百之年,依旧是夫妻两口,并无后代。亲戚朋友个个劝他立嗣。尹小楼道:“立后承先,不是一桩小事,全要付得其人。我看眼睛面前没有这个有福的孩子,况且平空白地把万金的产业送他,也要在平日之间有些情意到我,我心上爱他不过,只当酬恩报德一般,明日死在九泉之下,也不懊悔。若还不论有情没情,可托不可托,见了孩子就想立嗣,在生的时节,他要得我家产,自然假意奉承,亲爷亲娘叫不住口;一到死后,我自我,他自他,哪有什么关涉?
还有继父未亡,嗣子已立,‘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倒要胁制爷娘,欺他没儿没女,又摇动我不得,要逼他早死一日,早做一日家主公的,这也是立嗣之家常有的事。我这份家私,是血汗上挣来的,不肯白白送与人。要等个有情有义的儿子,未曾立嗣之先,倒要受他些恩惠,使我心安意肯,然后把恩惠加他。别个将本求利,我要人将利来换本,做桩不折便宜的事与列位看一看,何如?”众人不解其故,都说他是迂谈。
一日,与庞氏商议道:“同乡之人知道我家私富厚,哪一个不想立嗣?见我发了这段议论,少不得有垂钩下饵的人把假情假意来骗我。不如离了故乡,走去周游列国,要在萍水相逢之际,试人的情意出来。万一遇着个有福之人,肯把真心向我,我就领他回来,立为后嗣,何等不好!”庞氏道:“极讲得是。” 就收拾了行李,打发丈夫起身。
小楼出门之后,另是一种打扮:换了破衣旧帽,穿着苎袜芒鞋,使人看了,竟像个卑田院的老子、养济院的后生,只少得一根拐捧,也是将来必有的家私。这也罢了,又在帽檐之上插着一根草标,装做个卖身的模样。人问他道:“你有了这一把年纪,也是大半截下土的人了,还有什么用处,思想要卖身?
看你这个光景,又不像以下之人,他买你回去,还是为奴作仆的好,还是为师作傅的好?”小楼道:“我的年纪果然老了,原没有一毫用处,又是做大惯了的人,为奴做仆又不合,为师作傅又无能。要寻一位没爷没娘的财主,卖与他做个继父,拚得费些心力,替他管管家私,图一个养老送终,这才是我的心事。”问的人听了,都说是油嘴话,没有一个理他。他见口里说来没人肯信,就买一张绵纸,褙做三四层,写上几行大字,做个卖身为父的招牌。其字云:年老无儿,自卖与人作父,只取身价十两。愿者即日成交,并无后悔。 每到一处,就捏在手中,在街上走来走去。有时走得脚酸,就盘膝坐下,把招牌挂在胸前,与和尚募缘的相似。众人见了,笑个不住,骂个不了,都说是丧心病狂的人。
小楼随人笑骂,再不改常,终日穿州撞府,涉水登山,定要寻着个买者才祝要问他寻到几时方才遇着受主,只 在下回开卷就见。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