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回 连升店差役拿书生 翠芳塘县官验醉鬼
连升店差役拿书生 翠芳塘县官验醉鬼
且说蒋爷救了小童,竟奔卧虎沟而来,这是什么原故?小童到底说的什么?蒋爷如何就给银子呢?列位不知,此回书是为交代蒋平。这回把蒋平交代完了,再说小童的正文,又省得后来再为叙写。
蒋爷到了卧虎沟,见了沙员外,彼此言明。蒋爷已知北侠等上了襄阳,自己一想:“颜巡按同了五弟前赴襄阳,我正愁五弟没有帮手。如今北侠等既上襄阳,焉有不帮五弟之理呢?莫若我且回转开封,将北侠现在襄阳的话回禀相爷,叫相爷再为打算。”沙龙又将艾虎留下的龙票当面交付明白。蒋爷便回转东京,见了包相,将一切说明。包公即行奏明圣上,说欧阳春已上襄阳,必有帮助巡按颜查散之意。圣上听了大喜,道:“他行侠尚义,实为可嘉。”又钦派南侠展昭同卢方等四人陆续前赴襄阳,俱在巡按衙门供职,等襄阳平定后,务必邀北侠等一同赴京,再为升赏。此是后话,慢慢再表。
蒋平既已交代明白,翻回头来再说小童之事。你道这小童是谁?原来就是锦笺。自施公子赌气离了金员外之门,乘在马上,越想越有气,一连三日,饮食不进,便病倒旅店之中。小童锦笺见相公病势沉重,即托店家请医生调治,诊了脉息,乃郁闷不舒,受了外感,意是夹气伤寒之症。开方用药。锦笺衣不解带,昼夜服侍,见相公昏昏沉沉,好生难受。又知相公没多余盘费,他又把艾虎赏的两锭银于换了,请医生,抓药。好容易把施俊调治的好些了,又要病后的将养。偏偏的马又倒了一匹,正是锦笺骑的。他小孩子家心疼那马,不肯售卖,就托店家雇人掩埋。谁知店家悄悄的将马出脱了,还要合锦笺要工饭钱。这明是欺负小孩子。再加这些店用房钱草料鼓子七折八扣,除了两锭银子之外,倒该下了五六两的帐。锦笺连急带气,他也病了。先前还挣扎着服侍相公。后来施俊见他那个形景,竟是中了大病,慢慢的问他,他不肯实说。问的急了,他就哭了。施俊心中好生不忍,自己便挣扎起来,诸事不用他服侍,得便倒要服侍服侍锦笺。一来二去,锦笺竟自伏头不起。施俊又托店家请医生。医生道:“他这虽是传染,却比相公沉重,而且症候耽误了,必须赶紧调治方好。”开了方子却不走,等着马钱。施俊向柜上借。店东道:“相公帐上欠了五六两,如何还借呢?很多了,我们垫不起。”施俊没奈何,将衣服典当了,开发了马钱并抓药。到了无事,自己到柜上从新算帐,方知锦笺已然给了两锭银子,就知是他的那两锭赏银,又是感激,又是着急。因瞧见马工饭银,便想起他自己骑的那匹马来了。就合店东商量要卖马还帐。店东乐得的赚几两银子呢,立刻会了主儿,将马卖了。除了还帐,刚刚的剩了一两头。施俊也不计较,且调治锦笺要紧。
这日自己拿了药方出来抓药,正要回店,却是集场之日,可巧遇见了卖粮之人,姓李名存,同着一人姓郑名申,正在那里吃酒。李存却认识施俊,连声唤道:“施公子那里去?为何形容消减了?”施使道:“一言难尽。”李存道:“请坐,请坐。这是我的伙计郑申,不是外人。请道其详。”施俊无奈,也就入了坐,将前后情由述了一番。李存听了,道:“原来公子主仆都病了。却在那个店里?”施俊道:“在西边连升店。”李存道:“公于初愈,不必着急。我这里现有十两银子,且先拿去,一来调治尊管,二来公子也须好生将养。如不够了,赶到下集,我再到店中送些银两去。”施生见李存一片志诚,赶忙站起,将银接过来,深深谢了一礼,也就提起药包要走。
谁知郑申贪酒有些醉了。李存道:“郑兄少喝些也好,这又醉了。别的罢了,你这银褡连怎么好呢?”郑申醉言醉语道:“怕什么!醉了人,醉不了心。就是这一头二百两银子,算了事了!我还拿的动。何况离家不远呢。”施生问道:“在那里住?”李存道:“远却不远,往西去不足二里之遥,地名翠芳塘就是。”施生道:“既然不远,我却也无事,我就选送他何妨。”李存道:“怎敢劳动公子。偏偏的我要到粮行算帐——莫若还是我送了他回去,再来算帐。”郑申道:“李贤弟你胡闹么!真个的我就醉了么?瞧瞧我能走不能走?”说着话,一溜歪斜往西去了。李存见他如此,便托咐施生道:“我就烦公子送送他吧。务必,务必!等下了集,我到店中再道乏去。”施生道:“有甚要紧,只管放心,俱在我的身上。”说罢,赶上郑申,搭扶着郑申一同去了。真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干不合,万不合,施生不应当送郑申,只顾觐面应了李存,后来便脱不了干系。
且说郑申见施生赶来,说道:“相公你干你的去,我是不相于的。”施生道:“那如何使得,我既受李伙计之托,焉有不送去之理呢?”郑申道:“我告诉相公说,我虽醉了,心里却明白,还带着都记得。相公,你不是与人家抓药吗?请问病人等着吃药,要紧不要紧?你只顾送我,你想想那个病人受得受不得?这是一。再者我家又不远,常来常去是走惯了的。还有一说,我那一天不醉。天天要醉,天天得人送,那得用多少人呢。到咧!这不是连升店吗?相公请。你要不进店,我也不走了。”正说间,忽见小二说道:“相公,你家小主管找你呢?”郑申道:“巧咧,相公就请吧。”施生应允。郑申道:“结咧!我也走咧。”
施生进了店,问问锦笺,心内略觉好些,施生急忙煎了药,服侍锦笺吃了,果然夜间见了点汗。到了次日,清爽好些。施生忙又托咐店家请医生去。锦笺道:“业已好了,还请医生做什么?那有这些钱呢?”施生悄悄的告诉他道:“你放心,不用发愁,又有了银两了。”便将李存之赠说了一遍。锦笺方不言语。不多时,医生来看脉开方,道:“不妨事了。再眼两帖,也就好了。”施生方才放心,仍然按方抓药,给锦笺吃了,果然见好。
过了两日,忽见店家带了两个公人进来,道:“这位就是施相公。”两个公人道:“施相公,我们奉太爷之命,特来请相公说话。”施生道:“你们太爷请我做什么呢?”公人道:“我们知道吗?相公到了那里,就知道了。”施生还要说话。只见公人哗啷一声,掏出索来,捆上了施生,拉着就走了。把个锦笺只吓的抖衣而战,细想相公为着何事,竟被官人拿去?说不得只好挣扎起来,到县打听打听。
原来郑申之妻王氏因丈夫两日并未回家,遣人去到李存家内探问。李存说:“自那日集上散了,郑申拿了二百两银子已然回去了。”王氏听了,不胜骇异,连忙亲自到了李存家,面问明白。现今人银皆无,事有可疑。他便写了一张状子,此处攸县所管,就在县内击鼓鸣冤,说:“李存图财害命,不知把我丈夫置于何地。”县官即把李存拿在街内,细细追问。李存方说出原是郑申喝醉了,他烦施相公送了去了。因此派役前来将施生拿去。
到了行内,县官方九成立刻升堂,把旋生带上来一看,却是个懦弱书生,不象害人的形景,便问道:“李存曾烦你送郑申么?”施生道:“是。因郑申醉了,李存不放心,烦我送他,我却没送。”方今道:“他既烦你送去,你为何又不送呢?”施生道:“皆因郑申拦阻再三。他说他醉也是常醉,路也是常走,断断不叫送,因此我就回了店了。”方令道:“郑申拿的是什么?”施生道:“有个大褡连肩头搭着,里面不知是什么。李存见他醉了,曾说道:‘你这银褡连要紧。’郑申还说:‘怕什么,就是这一头二百两银子算了事了。’其实并没有见褡连内是什么。”方今见施生说话诚实,问什么说什么,毫无狡赖推诿,不肯加刑,吩咐寄监,再行听审。
众衙役散去。锦笺上前问道:“拿我们相公为什么事?”衙役见他是个带病的小孩子,谁有工夫与他细讲,只是回答道:“为他图财害命。”锦笺吓了一跳,又问道:“如今怎么样呢?”衙役道:“好唠叨呀,怎么样呢,如今寄了监了。”锦笺听了寄监,以为断无生理,急急跑回店内,大哭了一场。仔细想来,“必是县官断事不明。前次我听见店东说,长沙新升来一位太守,甚是清廉,断事如神,我何不去到那里给他鸣冤呢。”想罢,看了看又无可典当的,只得空身出了店,一直竟奔长沙。不料自己病体初愈,无力行走,又兼缺少盘费,偏偏的又遇了大风,因此进退两难。一时越想越窄,要在坟茔上吊。可巧遇见了蒋平,赠他的银两锭。真是“钱为人之胆”,他有了银子,立刻精神百倍,好容易赶赴长沙,写了一张状子,便告到邵老爷台下。
邵老爷见呈子上面有施俊的姓名,而且叙事明白清顺,立刻升堂,将锦笺带上来细问,果是盟弟施乔之子。又问:“此状是何人所写?”锦笺回道:“是自己写的。”邵老爷命他背了一遍,一字不差,暗暗欢喜,便准了此状,即刻行文到攸县,将全案调来。就过了一堂,与原供相符,县宰方公随后乘马来到禀见。邵老爷面问:“贵县审的如何?”方九成道:“卑职因见施俊不是行凶之人,不肯加刑,暂且寄监。”邵太守道:“贵县此案当如何办理呢?”方公道:“卑职意欲到翠芳塘查看,回来再为禀复。”邵老爷点头,道:“如此甚好。”即派差役仵作跟随方公到攸县。来到翠芳塘,传唤地方。方今先看了一切地势,见南面是山,东面是道,西面有人家,便问:“有几家人家?”地方道:“八家。”方公道:“郑申住在那里?”地方道:“就是西头那一家。”方公指着芦苇,道:“这北面就是翠芳塘了?”地方道:“正是。”方公忽见芦苇深处乌鸦飞起,复落下去。方公沉吟良久,吩咐地方下芦苇去看来。地方拉了鞋袜,进了芦苇。不多时,出来,禀道:“芦苇塘之内有一尸首,小人一人弄他不动。”方公又派差役下去二名,一同拉上来,叫仵作相验。仵作回道:“尸首系死后入水,脖项有手扣的伤痕。”县宰即传郑王氏厮认,果是他丈夫郑申。方公暗道:“此事须当如此。”吩咐地方将那七家主人不准推诿,即刻同赴长沙候审。方公先就乘马到府,将郑申尸首禀相,并将七家邻居带来,俱备回了。邵太守道:“贵县五请歇息,候七家到齐,我自有道理。”邵老爷将此事揣度一番,忽然计上心来。
这一日七家到齐。邵老爷升堂入座。方公将七家人名单呈上。邵老爷叫:“带上来。不准乱跪。”一溜排开,按着名单跪下。邵老爷从头一个看起,挨次看完,点了点头,道:“这就是了。怨得他说,果然不差。”便对众人道:“你等就在翠芳塘居住么?”众人道:“是。”邵老爷道:“昨夜有冤魂告到本府案下,名姓已然说明。今既有单在此,本府只用朱笔一点,便是此人。”说罢,提起朱笔,将手高扬,往下一落,虚点一笔,道:“就是他,再无疑了。无罪的只管起去,有罪的仍然跪着。”众人俱备起去。独有西边一人,起来复又跪下,自己犯疑,神色仓皇。邵老爷将惊堂木一拍,道:“吴玉,你既害了郑申,还想逃脱么?本府纵然宽你,那冤魂断然不放你的。快些据实招上来!”左右齐声喝道:“快招,快招!”
不知吴玉招出什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集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