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回 得金宝福随相转 访娘亲跋涉天涯
得金宝福随相转 访娘亲跋涉天涯
话说王太和拿铁锹一刨,刨了二尺多深,就听“咯当”一响。王太和一瞧是石板,揭开石板一看,是一窖金元宝银元宝。金元宝都是一百两一个的马蹄金,银元宝是二百两一个的大元宝。王太和一看,先拿出一个来,照样埋好,也不敢声张。次日到岳父家提说要盖房,韩员外说:“你有钱么?”
王太和说:“没有多钱,对付着办。”先买了两个银柜,找木厂子一看,他这片地基不小,先盖三间瓦房。随着动工,随着往外搬运金银,把房盖好了,把金元宝一数,是六百个,每个能换银五千两,银元宝是四百个,共一千个,从此陡然大富,有三百多万银子。在本地开的银楼缎号,置买田地房产,大众都知道王太和发了财回来了,都不知道怎么发了财。王太和自己想起,当初在松江府老道给我相面,说我该当饿死,现在我得了这大家私,还能饿得死么?老道几乎耽误了我终身的大事。从此不信服和尚老道,说僧道都是谣言惑众。王太和每年冬施粥,夏施茶,舍棉袄棉裤,遇穷苦人等,贫老病瞎,必要周济,就是不斋僧布道,今天为什么要把和尚找回来,施舍一万两银子呢?只因他瞧见影壁上写的字了,济公写的是两首绝句。头一首是:昔日松江问子平,涵龄道我一身穷。事至而今陡然富,皆因苏兴马玉容。第二首是:
梦醒更深三更天,见一红光奔正南。揭开石板仔细看,四六黄白整一千。王太和一看,暗道:“怪呀,我的事没人知道,这和尚可是神仙?”故此赶紧叫家人追回来。管家追出村口,一瞧和尚正往前走,管家说:“大师父请回来,我家员外施给一万银子。”和尚这才转身回来,王太和一见,说:“圣僧请里面坐。”和尚来到书房,有家人献茶,王太和说:“圣僧,我的事情,圣僧何以知晓?”和尚说:“你那事瞒不了我,你休要毁谤僧道。你可知道有两句话,‘心不好,命穷苦,直到了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人要做些阴骘事,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当初老道给你相面之时,你是螣蛇纹入口,主于饿死。你做这两件骘事,你这螣蛇纹通下来,变为寿带纹。”
王太和这才如梦方醒,和尚说:“你要不信,我还有个主意,给你瞧瞧。你拿一万银子,在海潮寺做功德修万缘桥,明天吉日兴工,你叫人抬四块石头来。我写上四句话,一块上写一句,搁在万缘桥旁边,派两个家人看着。头一块石头,叫大众白瞧白看,谁要看第二块石头,跟他要二百两银子,要瞧第三块是三百两,看第四块是五百两。这一千两银子,助你修万缘桥作为酒钱,可别说是我写的,就说是神仙写的。”王太和一想,说:“谁花二百两银子瞧一块石头呀?我虽有钱,我也不能那么冤。”和尚说:“你不信,你瞧着有人瞧没有?”王太和立时叫人到海潮寺,收拾预备做公馆,又叫家人搭了四块石头,给和尚把字写好,把四块石头放好,叫家人看着。王太和也在海潮寺同和尚住着,没事下棋。万缘桥就动工修起来了,两个家人看着四块石头说:“众位瞧石头,头一块是白瞧白看,瞧第二块是二百两银。”街市上都吵嚷动了,大众围着,瞧石头上有字,写的是七个字:
“不姓高来本姓梁。”大众一瞧,都说这两个人是财迷,谁能花二百银子瞧石头?众人纷纷议论。过了有十几天,也并没有一个问的,都是瞧瞧头一块,一笑就走。这天王太和就说:“圣僧,你老人家说有瞧石头的,怎么不灵呢?”
和尚说:“你别忙,大约不过五天,就有人来瞧。”果然到第四天,忽然来了一个文生公子,头戴翠蓝色文生巾,身穿翠蓝绸文生氅,腰系丝绦,白袜云鞋,白净面皮,俊品人物,带着两个书童,挑着琴剑书箱。来到近前一看,这位文生公子就问:“这石头是谁写的?”家人说:“神仙写的。”文生公子说:“神仙在哪里。”家人说:“你不用管神仙在哪里,你要瞧第二块,是二百两银子、头一块是白瞧。”这位文生公子说:“我给二百银子,你搭开我瞧瞧。”家人就赶紧到海潮寺回禀员外,道:“有人来瞧石头了。”王太和心里说:“真有这等样人,肯花二百银子瞧石头?”自己不信,来到这里一瞧,是一位文生公子打扮。王太和说:“尊驾要瞧石头吗?”这公子说:“不错。”王太和说:“瞧第二块石头二百银子。”这公子说:“我给二百银子。”立刻打开书箱,拿出四两黄金,折银二百两,交与王太和。王太和叫家人把石头搭开,众家人都不愿意搭。王太和说:“你们谁来搭?每人我给二两银子赏。”大众一听,这个也是搭,那个也要搭?都抢着要搭。不到一刻,搭开一块,这位公子一瞧第二块更愣了。
书中交代:这位公子为什么他要花二百银子瞧第二块石头呢?这内中有一段隐情。头一块石头上写的是“不姓高来本姓梁”。这位公子就是不姓高来本姓梁。他原本是这石杭县梁王庄的人,他五岁的时节,正赶上金宋交兵,干离怖大队反到江南,他母亲带着他逃难,正赶上贼队把他母子冲散了,儿子找不着娘了,站在街上哭。
由那边来了一个人,歪戴着帽子,闪披着大氅,说:“小孩子,你哭什么呢?”
小孩虽说五岁,倒很伶俐,说话很清楚,说:“我是梁王庄的,我叫兴郎。
我娘带我逃走,反遇见贼,把我娘冲散了,我找不着了。”这人说:“这跟我找你娘去罢,我是你舅舅。”梁兴郎人小不肯吃亏,说:“你不是我舅舅,你是我哥哥,你带我找我妈去罢。”这人说:“跟我走。”立时带着梁兴郎一走,来到甘泉县地面,住在高家店,这地方太平,他打算把梁兴郎卖了。
偏巧这开店的高掌柜就是夫妇两个,家有百万豪富,他也不指着开店吃饭,所为应酬苦亲友。这夫妇没儿没女,就问他带着小孩是你什么人呀?这拐子手说:“我姓郎叫郎赞,这是我外甥。他父亲都叫贼兵掠了去,这孩子跟着我也赘手,我打算找个主把他卖了。”高掌柜说:“我瞧瞧,”把兴郎叫到柜房去,一给吃的,说:“你姓什么?”梁兴郎说:“我姓梁,叫兴郎。”
高掌柜说:“他是你舅舅么?”梁兴郎说:“不是,我不认得他。我娘带我逃难,遇见贼,我娘丢了。他说他是我舅舅,我就说你是我哥哥,他说带我找我娘去。”高掌柜问明白,一问拐子手要卖多少钱,郎赞说:“五十两银子。”高掌柜说:“五十两,我留下了,你给写一张字罢。”郎赞说:“我不会写字。”高掌柜说:“你不会写字,叫我先生代笔。我们这里可有规矩,说五十两可是减半,给二十五两,在店里卖有三成用钱,五十两是十五两,叫先生写字是十两,刨尽了,一两不找。你去罢,没你的钱了。你要不答应,我把你送到衙门去,照拐子手办你。”郎赞一听也愣了,大众作好作歹,算给了他几吊钱盘费,郎赞走了。高掌柜人称高百万,在家里以员外呼之,把梁兴郎留下,雇老妈哄着,要一奉十,起名高得计。后来请先生教他念书,到十六岁娶媳妇,也是本处杨百万的女儿。杨员外也是夫妇两个,就是一个女儿。过了有五六年,杨员外夫妇也死了,梁兴郎这点造化大了,两分百万家私都归他一人。
这天梁兴郎跟他妻子说:“我本是梁王庄的人,现在我养生父母已死,我要出去访访我亲生母,去找个下落。如死了,我把尸骨请回来。如没死,我把娘亲找回来。我这一去,多带黄金,少带白银,暗藏珠宝,扮作游学的书生。说不定几年回来,家中全靠娘子料理。”杨氏说:“官人这是一分孝道,我也不能拦,官人去罢。”梁兴郎这才带了两个书童出来,逢山朝山,逢庙拜庙,求神佛保佑母子相见。今天来到万缘桥一瞧石头,罗汉爷指引孝子迷途,母子团圆。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农家
- 黄帝内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