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回 沈妙亮智救悟禅 常州府出斩妖道
沈妙亮智救悟禅 常州府出斩妖道
话说济公禅师听悟禅烧了圣教堂,这罗汉爷有未到先知,就说:“悟禅,你给我惹出一场魔火之灾,这也是天数当然。悟禅,你快走罢,你要再不听我的话,你不算是我徒弟。”悟禅听这话无法,不敢违背师父,这才告辞,回九松山松泉寺,竟自去了。知府顾国章这才传伺候升堂,壮快皂三班吓喊堂咸,顾国章升了官座坐堂,吩咐将邵华风带上堂来,即刻将邵华风带上公堂。此时邵华风自己心中难受,后悔晚矣。知府把惊堂木一拍,说:“邵华风,你在我本地面招聚贼众,使人采花,陷害黎民,拒捕官兵,率众劫牢反狱,所作所为,还不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邵华风事到如今,自己一想,不招也是不行,莫若从实招认,省受严刑。这才说:“大人不必动怒,我有招,只求大人开恩,我只求速死。”知府叫招房先生给邵华风写了亲供,当堂画押。顾国章吩咐将邵华风钉镣入狱,这才退堂,在书房陪着济公吃酒。
次日一早给上行文司,晚间上宪札饬下来,将邵华风就地凌迟处死。知府说:“圣憎暂且别走,明天在西门外斩邵华风,求圣僧给护决,恐贼人有余党抢劫法场。”和尚说:“就是罢。”次日知府调本地面城守营官兵二百名,护押差事,请济公一同押解邵华风。赶奔西门外法场,来到西门以外,在北面搭着监斩棚,摆着公案桌,知府同济公在棚里一坐,瞧热闹人拥挤不动。刚要剐邵华风,只要正南上来了两个人,和尚一看说:“了不得了,我的仇人来了!”知府大吃一惊,只说有人来劫法场呢。抬头一看,见来者两个人,头里走的这人,头戴绿绞缎四楞巾,身穿绿绫缎遥氅,周身绣团花朵朵,足下白袜云履鞋,面如三秋占月,发如三冬雪,须赛九秋霜,海下一部银髯。
后面跟定一人,穿蓝长褂,也是这样的服色。来者非是别人,头里是天河钓叟杨明远,后面是桂林樵大王九峰。
书中交代:那大小悟禅把圣教堂放着火,他也跑了,沈妙亮也跑了。八魔下山并没见着紫霞真人、灵空长老,卧云居士灵霄袖占一卦,说:“了不得了,众位弟兄赶紧回。”众人到了山上一看烈焰腾空。灵霄赶紧用宝剑望空一指,立刻一阵暴雨,把火浇灭了,灵霄说:“好一个济颠僧,竟敢使恶徒烧毁我这圣教堂,我必要报仇雪恨。”当时拘六丁六甲,照就把圣教堂照样修好,今天灵霄下山找济颠和尚,天河钓叟杨明远、桂林樵夫王九峰说:“掌教大哥,不用你亲身前去。有事弟子服其劳,割鸡焉用牛刀,待我二人前去。”灵霄说:“你二人要去也好。”
天河钓叟、桂林樵夫,这才由万花山驾云下了山,方来到常州府,正赶上济公在法场护决。济公一见,连忙上前说:“二位来了。”杨明远一看,说:“好颠僧,我来找你!”和尚说:“二位有什么事?把邵华风杀了,你我到知府衙门去说。”杨明远说:“也可。”这才立时先把邵华风剐完了。济公同杨明远二人连知府等,一同回归常州府衙门,把杨明远让进花厅,济公叫知府派手下人先给摆一桌酒席,济公同杨明远、王九峰落座吃酒,酒过三巡,和尚说:“二位来找我,打算怎么样呢?”王九峰说:“只因我徒弟被你烧死,你又使你徒弟烧我们的圣教堂,我来找你报仇。咱们也不用这里说,你跟我二人上万花山去,有什么活再说。你要不跟我们去,可别说我等把你拿了走。”
和尚说:“你二位先不用忙,我和尚今天也不用跟你们上万花山。我现在还有点事,等我把手里的事办完了,咱们本月十五在金山寺见罢。”杨明远一听说:“就是,谅你也跑不了,既然如是,十五在金山寺见,我二人这就告辞。”济公把二人送出衙门,二人驾起祥云,竟自去了。和尚回到衙门,知府顾国章说:“圣僧定规十五金山寺现怎么样?”和尚叹了一声,说:“你也不用问,非你可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和尚还要回灵隐寺见见老方丈,请请安,你我再会罢。”知府说:“圣僧要走,我这里谢谢,给圣僧带点盘费。”和尚说:“我不要盘费。”说着话,和尚立刻告辞,知府送出衙门,拱手作别。和尚刚走后,外面有夜行鬼小昆仑郭顺,来到常州府找济颠。
书中交代:郭顺由天台山上清宫下山,朝金山、钟山、焦山,路过常州府,找铺户化斋,听本地有人纷纷传言,在西门外出斩邵华风,济公监斩。
要不是灵隐寺济公禅师,谁能拿得了邵华风。昆仑一听,济公现在常州府。
我何不去望看望看济公。想罢,郭顺这才来到常州府门首,一声“无量佛”,说:“烦劳众位班头,到里面回禀一声,山人我姓郭名顺,我乃天台山上清宫的,前来拜访济公。”当差人等一听,说:“道爷,你来晚了,济公今天刚走,已回了灵隐寺。”郭顺说:“这就是了,我就告辞。”这才自己够奔镇江府金山寺。这天来到金山寺,山下一看,见庙前山下一道买卖街,热闹非常,江内来往渔船不少,烧香进山人等男男女女,拥挤不动。小昆仑郭顺方来到庙门以外,只听庙内人声鼎沸,一阵喧哗。郭顺一听一愣。
书中交代:怎么一段事呢?金山寺这座庙,原本是一座大丛林,庙内有三百站堂僧,老方丈叫元彻长老,跟灵隐寺远瞎堂元空长老是师兄弟。庙里香火甚旺,常有贵官长者夫人小姐来烧香。那一天,忽然来了一位和尚,身高一丈,膀阔三停,面如刀铁,粗眉环眼,长的凶恶无比,也不知从哪里来的,迈步往庙里就走。门头僧赶紧拦阻,说:“和尚,你是哪里的?”这黑脸和尚说:“好孽障,你敢拦我!只因你们这庙中僧人不守清规,无故生货利之心,洒家特意前来管教你等。我乃万年永寿是也,你们这些东西该打。”用手一指说:“给我打。”门头僧吓的拨头就往里跑,立刻身不由己,两个人自己每人打了自己十个嘴巴,跑进去了。这和尚一直赶奔大殿,用手一指,大殿门就开了,这僧人进去就在佛爷头里供桌上一坐。门头僧先回禀监寺道:“现在外面来了一个和尚,黑脸膛,往庙里走,我们一拦,他说他是万年永寿是也,说咱们庙里众僧不法该打,用手一指,我们不由得自己就打了自己十个嘴巴,他到大殿供桌上坐着了。”监寺僧人一听,来到外面一看,果然在大殿供桌上,坐着一个和尚,黑脸膛,一双金睛突暴。监寺的说:“好大胆的僧人!
竟敢无故来搅闹佛门善地,你是何人?”那黑脸和尚说:“我乃万年永寿是也。皆因你等无故生货利之心,陷害我的子子孙孙,我等来报仇。你这恶僧该打。”立刻用手一指,说:“给你打。”监寺的不由得自己伸手打自己的嘴巴,吓得监寺的拨头往后就跑,回禀老方丈元彻长老。元彻长老一听,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好孽障大胆,待我去看看。”老方丈来到前面一看,说:“你这僧人为何无故前来搅闹佛门善地?”这黑脸和尚说:“你这和尚生货利之心,不守清规,不安本分,糟蹋生灵,我特意前来将你逐出庙去。”
用手一指说:“打。”老方丈不由己,自己打了自己二十个嘴巴。老方丈躁的面红耳赤,归到后面,也不知道这黑脸膛和尚,是怎么一段情节,天天要打老方丈三遍,今天已然第七天,正要再打老方丈,小昆仑郭顺一看,说:“无量佛。上面僧人你为何施展法术打他?你也是和尚,彼此僧赞僧,佛法兴,道中道,玄中玄,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归真是一家,你打他你也不好看。依我说,看在山人的面上,饶了他罢,不必跟他做对。”黑脸和尚说:“你是哪来的老道?胆敢多管闲事,你要多嘴,我照样打你。”郭顺一听,气往上撞,当时要跟和尚翻脸。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