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官吏
刘纲
刘纲是酆都新任的知县,在他的辖地,民间俗传是人鬼的交界之处。县中有一口井,每年百姓都会焚烧纸钱投进井中,产生大量花费,这种行为叫纳阴司钱粮。百姓认为,如果有人吝惜钱财而不这样做,将会生瘟疫。刘纲到任后,听说了这件事,他立即严令禁止,百姓一片哗然。而刘纲令持之颇坚,在百姓要求刘纲与鬼神说明这件事时不顾左右挽留,命人取长绳,进入无人敢往的井底,还毅然说到:为民请命,死何惜?吾当自行。刘纲不顾个人安危,,到阴间后,连作为阴间长官的包公都对其十分礼让,公下阶迎,揖以上坐,并称赞刘纲说:人间有些邪恶的僧人和道士,借着鬼神的名义,诱人修斋打醮,骗人钱财,由此而破产的人家超过千万。您为了百姓破除陋习,亲自来到这里,更加证明您的勇气和仁义。最终刘纲也达到了为百姓争取利益的目的,将那些坑害百姓的行为彻底杜绝。
朱铄
平阳县令朱铄,个性残酷刻薄,他特别命人造出厚枷和巨梃等刑具。如果有妇女涉案,一定要将奸情引入其中来进行审讯。对待妓女更是十分残暴,几乎不将其视为人,妓女的长相越美丽,受到的责罚就越严酷,还自称使美者不美,则妓风绝矣、见色不动,非吾铁面冰心,何能如此,完全将自己责罚百姓的行为视为自己可夸耀的资本,他责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惩戒百姓的过错,而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铁面冰心。朱铄天真地以为自己的严苛刑罚能杜绝社会上的一切不良行为,,完全没有用自身的德行感化,作为父母官要爱护百姓的训言被他弃置不顾。可是铁面冰心并非官员的基本要求,最终他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李某
刑部郎中闵玉苍的表弟李某,平生不吃牛肉,他以为这样可以将做官的时候所做恶事一笔勾销。李某死后被带到冥界,冥界的判官驳斥他道:这就是所谓 ‘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你不食牛肉,为什么单单食人肉?李某极力否认说自己并未吃过人肉,判官进一步批判到:民脂民膏,就是人肉。你作为贪官,食千万人之膏血,而不食牛之肉,细想这点小善能够抵消大罪吗?闵玉苍知道李某平素念诵《大悲咒》,为阴司所最重,于是写了大悲咒三字在掌上给他看。,李某竟然茫然,一个字也背不出。
土地神
土地神生前是钱塘张望龄的同学,姓顾。有一天,土地神去看望这位身患重病的张望龄。张望龄仔细端详顾同学,看他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心想他是为了自己的事情来的,应该加以酬谢,便拿出钱来送给他。但顾同学拒绝接受,对他说:我现在是本地的土地神,因为地方清苦,我又素讲操守,不愿意作威作福,所以终年也没有香火供奉,虽然是土地神,但也往往受饿。不过,如果是非分之财,就算是故人所赠,我也绝不接受。张望龄大笑,跟他拱手作别。,第二天,张望龄的病就好了。他准备了很多祭品,供奉给顾同学。当天晚上,张望龄又梦见顾同学来向他道谢:人要是得到一顿饱饭,能管三天的事;鬼要是得到一次供奉,能管一年。今天幸亏得到您的帮助,想来到年底考核这段时间,我应该可以捱的过去。希望到时候能提升我的官职,也就不怕挨饿了。张望龄问道:像你这样的清官,为什么不能立刻就升任城隍呢?顾同学苦笑了一声:会应酬的,自然提拔的快一些;不会应酬的,只能等到考核了。
道士和僧人
葛道人
葛道人本有小康之家,只因性好道,在五十多岁,机缘巧合得到一封道士的推荐信,他见识到庐山中的一位老人,老人正用手招来风作洗手的样子。葛道人的心想这个人不是一般人,于是马上拿出道士的推荐信拜倒在老人座下。老人说:你来得太早了!你还有三十年的尘缘未了。这样吧,我暂时给你经书一卷,法宝一件,你可以先去学习,三十年后再回来,我就可以传你道法了。葛道人问:为什么用手招风?老人回答说:像我这样练成神仙的,烧饭不用火,,洗澡不用水,招风是为了洗手。然后引导葛道人出了山。回家后,葛道人学了那卷法术,可以降妖捉鬼。那个法宝其实是个鹅卵石,上面有道缝,很像人的眼睛,有光芒,可以自动一闪一闪,就像人眨眼睛。葛道人从不轻易拿给人看。
廖道士
廖明道士是杭州钱塘人,他募钱给圣帝庙立了塑像。为了提升自己道观的香火,他私下串通了个无赖。塑像开光那天,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围观。无赖按照计划走进庙里,昂然坐在圣帝像的旁边对着塑像辱骂,众人都看愣住了。廖道士对大家说:让他这样胡闹,肯定会有报应的。过了没多久,无赖感到五脏俱裂,在地上打起滚来,七窍流血而死。众人都吓住了,信以为真,于是圣帝庙香火大盛,道士因此致富。后来因分赃不均,同伙举报廖道士毒杀无赖。,官府查验无赖尸骨,尸骨果然是青黑色的。
圆智大师
圆智大师是善觉寺方丈,平时很受徐四尊敬。徐四家境贫穷,和哥哥嫂子住一起。一天夜里他遇到一位携带金银扮成男装的女子,女子央求其收留,徐四于心不忍便把她留在家中,自己跑到善觉寺与高年有道的圆智大师商量,大师建议:这个女子一定是大户人家的小老婆,不知什么原因私奔。你留她肯定会惹麻烦,拒绝她又不忍心,你不如就在我的庙里呆到天亮,白天再回家也不迟。徐四应允。可是圆智的弟子听到了这件事后,动了歪心思,他伪装成徐四回家的样子,,开门灭灯入房,爬上炕抱着女子睡在一起。最终,值宿归来的徐四的哥哥因误会是自己的妻子与弟弟通奸而将二人杀死。后真相大白,徐四用女子的钱财将女子殓葬。
读书人
蔡书生
蔡书生是一位不信邪的读书人,他在杭州北关门外买了一座闹鬼的房子。家人不敢入住,他便一个人秉烛夜读。到了半夜,只见有一个女子飘然而来,脖子上系着红绸子,向蔡书生盈盈拜下,随后在房梁上系了一根绳子,伸着脖子就套进去了。蔡书生丝毫没有害怕的表情。那女子又系了一根绳子在旁边,向蔡书生微笑招手,蔡书生伸了一只脚进去,美女笑着说:您错了呢。 蔡书生微微一笑:是你错了才有今天,我可没有错!女鬼听完大哭,又一次深深拜倒,,飘然而去。从此以后,这间房子再没有发生怪异的事情。
赵李二生
赵、李二人是广东人,在番禺山中读书。端阳节日,赵某父母送来酒食,他们一起吃喝很开心。到二更天,他们听到敲门声,开门看也是一书生,穿戴很整洁,书生解释说:相距十里远,敬仰两位的高尚仁义,愿来结交。赵李二人请他入坐,书生言谈很有趣。他先论科举的事,后谈到古文词赋,说得有条有理,赵李自以为不如。最后论到仙佛,赵某素来不爱听而李某很信,书生因此极力辨解确实有,并且说:想见佛吗?这是顷刻间的事。李某很愿意试试。,书生取桌案和茶几相叠高五尺左右,坐在上面,不一会儿有旃檀之气飘荡四周,随后他取身上的绢带作成圈,对赵李二人说:进入圈中,就可以见到佛了。李某信的很虔诚,见圈中有观音、韦驮,香烟飘渺,就想把头伸入圈。而赵某看到的是獠牙青面、吐舌一丈多的怪物在圈中,于是大叫起来,家人都闯进来看。李某如梦醒一样,虽然挣脱,而脖子已有伤,书生已经不见了。两家人都认为这山里有邪,不可读书,劝各自回家。第二年,李某考中举人,,会试连续成功,出任庐江知县。然而最后他被弹劾,自己上吊死了。
人虾
人虾不是一种虾类,也不是什么妖怪。相传明朝灭亡后,有一遗老宣称要为亡明殉节,但又害怕死于刀绳水火。于是自称效法信陵君,嗜酒狎妓。谁知过了好几年他都没有死,人却变得驼背弯腰,身材伛偻像只熟虾,被人取笑为人虾。
妖异
狐生员
狐生员头戴方巾,脚穿红鞋。它本是一只野狐,努力学习天文地理,通过了天山娘娘的考试,后被录取为生员。有一天它跑到总督赵襄敏公的房间请安,赵襄敏公非常害怕,但又觉得好笑。狐生员劝赵公说:你们是贵人,可惜不学仙。像我等学仙最难,先学习人形,再学习人话,学人话者,先学鸟语,学鸟语者,又必须学完四海九洲的鸟语。无所不能之后才能说人话,以此成人形,这其中功夫已经五百年了。人学仙比较异类学仙少去五百年的功夫之苦,,如果贵人、文人学仙,相比较凡人又省了三百年功夫之苦,大概学仙者千年成仙,这就是定理。赵公喜欢它讲的话,就在第二天打开西楼门让给了他。
犼
犼是僵尸所变,据说是佛的坐骑。有人晚上赶夜路,看到一具尸体从棺材里爬出来,他知道那是僵尸。等到僵尸走远后,赶路人就把棺材填满了石头,然后登上一座农家楼房暗中观察。四更天时,僵尸手里抱着一个东西踏步回来了。可是棺材被填满,僵尸睁大双眼瞪着周围,目光很瘆人。它发现楼房上有人,于是跑过去想上楼,但是僵尸的腿太僵硬,不能爬楼梯,它愤怒地把楼梯拆了。赶路人吓得魂飞魄散,顺着一棵树落到地面,狂奔后钻入了河里。,追赶过来的僵尸在河岸踟蹰良久,哀嚎起来,三跃三跳,化作兽形离去,地上落下的遗物是一具孩子的尸体,已经被啃食一半。有人说:僵尸有一定修为后会变成旱魃,再变即为犼。犼有神通,口吐烟火,能与龙斗,所以佛把它当成坐骑用以镇压。
关东毛人
关东毛人有两丈高,全身覆盖着红毛。它把挖人参的许善根捉到一个山洞,洞里虎骨、鹿尾、象牙等森森然堆积如山。许善根害怕极了,但他没发现毛人有加害他的意思。毛人用打火石生起一堆火,取来水倒在锅里,把肉煮熟了给许善根吃。第二天天刚亮,毛人带着一张弓、五支箭,抱着许善根来到一处绝壁下,把他绑在一棵大树上。许善根非常害怕,以为他要把自己射死。一会儿,老虎闻到生人的气味,都从四面争相跑来。红毛人趁机射死老虎,又给许善根松了绑,,抱着他、拽着老虎回去,还像昨天一样把肉煮熟了给许善根。许善根这才明白红毛人是拿自己当诱饵。这样过了一个多月,许善根平平安安的,毛人竟然也很肥胖了。有一天,许善根想家心切,他跪在红毛人面前哭着磕头,用手不停地指着东方。毛人也留下眼泪,又把许善根抱到他先前挖人参的地方,指给他回家的路,还告诉他哪些地方有人参,好像是在报答许善根。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管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