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
史统散而小说兴。始乎周季,盛于唐,而浸淫至于宁,韩非、列御寇诸人,小说之祖也。《吴越春秋》等书,虽出炎汉,然秦火之青,著述犹希。迨开元以降、而文人乏笔横矣。若通俗演义.不知何昉?按南宋供奉局,有说话人,如今说书之流。其文必通俗。其作者莫可专。泥马倦勒,以太上享天下之养,仁寿清暇,喜阅话本,命内珰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于是内珰辈广求先代奇迹及闾里新闻,倩人敷演进御,以怡天颜。然一览辄置,卒多浮沉内庭,其传布民间者,什不一二耳。然如《沅江楼》、《双鱼坠记》等类.又皆鄙俚浅薄,齿于弗馨焉。暨施、罗两公,鼓吹胡天.而《三国志》、《水浒》、《平妖》诸传,遂成巨观。要以韫玉违时,销熔岁月,非龙见之日所暇也。
皇明文治既郁,靡流不波,即演义一斑,往往有远过宋人者。而或以为恨乏唐人风致,谬矣。食桃者不费杏、絺縠谗锦。唯时所适,以唐说律宋,将有以汉说律唐,以春秋战国说律汉,不至于尽扫羲圣之一画不止!可若何?太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谷,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多资于通俗者多。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脰,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茂苑野史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甚富,因贾人之请,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凡四十种,畀为一刻。余顾而乐之,因索笔而弁其首。
绿天馆主人题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