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卷六十四
○谦
《易·谦卦》曰:《谦》亨。君子有终。吉。彖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鸣谦,贞吉。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六四:无不利捴谦。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吉。《易》下系曰:"谦,德之柄也。"
《尚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左传·庄公》曰: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敢以死告。"
又《成上》曰:晋与齐战而胜归,范文子后入。武子曰:"无为吾望尔也。"对曰:"师有大功,国人喜以逆也。先入必属耳目,是代帅受名,故不敢。"武子曰:"吾知免矣。"
《汉书》曰:张安世兄贺为掖庭令,而宣帝以皇曾孙收养掖庭。贺视养拊循,恩甚密焉。上追思贺恩,欲封其冢为恩德侯,置守冢户二百家。安世深辞贺封,又醟损守冢户,上曰:"吾自为掖庭令,非为将军。"安世乃止。
又曰:于定国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定国皆与均礼。
又曰:玄帝即位,徵孔霸为师,赐爵关内侯。霸为人谦退,不好权势,常爵位泰过,何德以堪之?霸让位自陈。上深知其志诚,乃弗用。
《东观汉记》曰:北海靖王睦,显宗之在东宫,尤见幸。而睦性谦恭好士,名儒宿德,莫不造门。永平中,法宪颇峻,睦乃谢绝宾客,放心音乐。岁终,遣中大夫奉壁朝贺,召而谓曰:"朝廷设问寡人,大夫将何辞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惊贤乐士,臣虽蝼蚁,敢不以实?"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趋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已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使者受命而行。
又曰:李通娶宁平公主,为大司空。通性谦恭,常避权势。谢病不视事。
又曰:冯异,字公孙,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大树将军"。
又曰:邓骘兄常居禁中,骘谦退,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太后乃许。
又曰:樊弘为人谦慎,常诫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及病困,车驾临问所欲言,弘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愿还寿张,食小乡亭。"上悲伤其言而不许。
又曰:梁商朝廷敬惮,其委任自前世外戚见礼过尊显所未曾有。商门无驻马请谒之宾,谦虚挹损,九命弥恭,汉兴已来,妃后之家亦无商比。
《晋书》曰:羊祜开府累年,谦让不辟士,始有所命,会卒,不得除署。
《宋书》曰:刘怀慎,武帝北伐,以为中领军,宿卫辇毂。虽名位优重,而恭恪愈至,每所之,造位任不逾己者,皆束带门外下车,其谨退类如此。
又曰:蒯恩,字道恩,以战功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留恩侍卫世子,命朝士与之交。恩益自谦损,与人语常呼官位,自称鄙人。抚士卒,甚有恩纪。
又曰:临川王义庆,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荆州居上流之重,资实兵士居朝廷之半。义庆以宗室令美,故特有此授。性谦虚,始至及去,迎送物并不受。
又曰:彭城王义康,与王弘共辅朝政。弘既多疾,且每事推谦自省,内外众务,一断之义康。
又曰:建平王弘,为人谦俭周慎,礼贤接士,明达政事,上甚信仗之。转尚书令。
《唐书》曰:李藩以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会稽典录》曰:陈瑞,字文象,世为县卒,瑞谦恭敬让。及其居二千石,九卿位,少年童竖拜者,皆正朝服与之抗礼。若疾病不能答拜,辄拊颊以谢之。
《新序》曰:晋人伐楚。楚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在时,晋不代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如何其辱诸大夫!"大夫曰:"是臣之罪,请击之。"庄王俯泣,起拜诸大夫。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未可攻也。"还师而归。
袁彦伯《明谦》曰:贤人君子,推诚以存礼,非降己以应世;率心以成谦,非匿情以同物。故侯王以孤寡飨天下,江海以卑下朝百川。《易》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老子曰:"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此之谓乎。
○让上
《尚书·舜典》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畴若予工?"(工,百工也。)佥曰:"垂哉!"(垂,臣名也。)帝曰:"俞,咨垂,汝作共工。"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虞,掌山泽,官名。)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朱虎、熊罴,二臣也。)帝曰:"俞,往哉!汝谐。"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伯夷,臣名。)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秩宗,举效庙之臣。)伯拜稽首,让于夔、龙。
《毛诗·鱼藻角弓》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周礼·地官上·大司徒》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
《礼记·曲礼》曰:博闻强识而让,尊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又《曲礼》曰: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又《坊记》曰: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子云:"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衽席之上,让而坐下,民犹犯贵。朝廷之位,让而就贱,民犹犯君。"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又《祭义》曰:天子有善,让德於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於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
又《儒行》曰: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
又《乡饮酒》曰: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是礼有三让。
《左传·隐公》曰: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先君,穆公兄宣公也。与夷,宣公子,即所属殇公也。)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殁,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冯,穆公子庄公。)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又《僖上》曰: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不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君子曰:"管氏之世祠也宜哉!让不忘其上。"
又曰:宋桓公疾,太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兹父,襄公也。目夷,兹父庶兄子鱼也。)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立庶不顺礼。)遂走而退。
又《文上》曰:穆伯如齐,始聘,礼也。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又《宣上》曰:郑人立子良,辞曰:"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乃立襄公。
又《成下》曰:诸侯将见子臧於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无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又《襄上》曰:晋韩献子告老。公族穆子有废疾,将立之。辞曰:"《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无忌不才,让,其可乎?请立起也!"(无忌,穆子名。起,无忌弟宣子也。)
又《襄十三》曰:晋侯使士丐将中军,辞曰:"伯游长。(伯游,荀偃。)昔臣习於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贤也。请从伯游。"使荀偃将中军,士丐佐之。使韩起将上军,辞以赵武。又使栾黡,辞曰:"臣不如韩起,韩起愿上赵武。君其听之!"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栾黡将下军,魏绛佐之。晋国之民,是以大和,诸侯遂睦。君子曰:"让,礼之主也。范宣子让,其下皆让。栾黡为汰,弗敢违也。"
又《襄十四》曰: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札,诸樊少弟。)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札虽不才,愿附於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傅言,季札之让月明,吴兄弟相傅。)
又《襄二十六年》曰:郑伯赏入陈之功。飨子展,赐之先辂三命之服,先八邑。赐子产次辂再命之服,先六邑。子产辞邑,曰:"自上已下,降杀以两,礼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请辞邑。"公固与之,乃受三邑。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也。"
《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又曰: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孝经》曰: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
《国语》曰: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先且居,晋大夫行轸子也。)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臣、先都在。"(伦辇也,三子皆晋大夫也。)乃使先且居佐上军。公曰:"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军,(清原之蒐在鲁僖三十年也。)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臣将新下军,先都佐之。
又曰:君子急病让夷。
又曰:齐桓公自莒反於齐,使鲍叔牙为宰。辞曰:"臣不若夷吾者有五:宽惠爱民,臣不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臣不若也;忠信可结於百姓,臣不若也;制礼义可法於四方,臣不若也;执桴鼓立於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若也。"
又曰:晋悼公使张老为卿,辞曰:"臣不如魏绛。"乃使魏绛佐新军。
《家语》曰:虞、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相谓曰:"西伯仁人,(文王。)盖往质焉。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朝,则士让於大夫,大夫让於卿。"虞芮之君曰:"吾侪小人,不可以入君子之朝。"遂自相与成,以其所争为闲田。
《史记》曰:吴太伯,弟仲雍,皆大王之子,季历之兄也。季历贤,又生圣子曰昌,大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又曰:太尉周勃立代王,代王曰:"奉高帝宗庙,重事。寡人不佞,不足以称宗庙,寡人不敢当。"群臣皆伏固请。代王西向让者三,南向让者再。
又曰:鲁连既说秦军,秦军为却。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谢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连叹曰:"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遂辞而去,终身不复见。
又曰:董偃在馆,陶主家儿戏博殿下。主伏槛观之,偃负则饶人,胜则有让,主益奇之。
又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子也。父欲立叔齐,乃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汉书》曰:文帝初立,以陈平为相。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平欲让勃位,乃谢病。文帝怪平病,问之。平曰:"高帝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相让勃。"
又曰:袁盎谓文帝曰:"陛下至代邸,西乡让天子者三,东让天子者再。夫许由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
又曰:龚遂为渤海太守数年。上遣使者徵遂,议曹王生愿从太守会。遂引入宫,王生醉从,呼曰:"愿有所白。"遂问其故,王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渤海,君不可有所陈,宜曰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上果问以治状,遂对如王生言。天子怪其有让,叹曰:"君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遂因前曰:"臣非知此,乃臣议曹教臣也。"
又曰:武帝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金日磾,日磾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於是遂为光副。
又曰:韦贤薨,子玄成当为嗣。玄成心知其兄非贤,雅意欲让,即佯狂。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有诏勿劾引拜,玄成不得已受侯爵。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