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官部·卷十
○总叙尚书
韦昭《辩释名》曰:尚,上也。言最在上,总领之也。辩云:尚,犹奉也。百官言事,当省案平处奉之,故曰尚书。尚食、尚方亦然。
《周礼》曰:司会,中大夫二人。注:司会主天下之大计,计官之长,若今之尚书。
《汉书·百官表》曰:成帝初,置尚书员五人。(如淳曰:主天子书、主天子物皆曰尚,如主婿曰尚主者也。)
《东观汉记》曰:章帝东巡过任城,乃幸郑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
又曰:章帝赐尚书剑各一,手署姓名:韩棱,楚龙泉;郅寿,蜀汉文剑;陈宠,济南锻成。一室丙两刃,其馀皆平剑。其时,论者以为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泉;寿明达有文章,故得蜀汉文剑;宠敦朴,有善於内,不见於外,故得锻成剑。皆因名而表意。
《后汉书》曰:杨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续汉书·百官志》曰:尚书,秩六百硕。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官,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记、章奏,各有曹任常侍,主丞相、御史、公卿事。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国事,民曹主吏民上书事,客曹主外国夷狄事。而成帝又置三公曹,主断狱,共为五曹。世祖又分增三公为二曹,其一曹主岁尽课州郡事,改常侍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民曹主缮治、攻作、盐池、苑囿;客曹主护驾、羌胡朝贺;二千石曹主辞讼;中都官主水火盗贼。与三公为六曹。
又曰:李固上疏云:"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北斗为天喉舌,尚书为陛下喉舌。"
谢承《后汉书》曰:陈禁字子雅,拜尚书。公卿朝,日晏无诏。禁问台上:"故事何时可罢?"对言:"已食辄有诏罢,今已宴。"禁曰:"宁可白耶!"尚书郎以上方宴乐,不敢白,禁使罢。公卿既罢,上问左右:"今未有诏而罢朝,何也?"尚书直对曰:"陈禁命罢。"上曰:"勿复问也。"禁在台二年,尝病,令仆射数奏,久病满百日,请辄免。有诏赐金帛医药。
又曰:张陵字处仲,为尚书。首岁朝,梁冀带剑入省,陵叱冀令出,敕虎贲夺其剑,冀跪谢。陵劾之,诏以岁俸赎罪,百僚肃然。冀弟不疑曾举陵,后疾冀。不疑谓曰:昔举君所以自罚也。"陵曰:"明府不以陵不肖,误见擢序陵申公宪,非报私恩耳!"不疑有惭色。
又曰:翟酺字子广,为侍中。时尚书有缺,诏将军大夫六百石以上,试对政事、天文、道术,以高第者补之。由是,酺对第一,拜尚书。
又曰:魏朗字少英,入为尚书,再升紫微,謇谔禁省,不屈豪右,为百僚所服。以党事免。朗性矜严,闭门整法,长吏希见,动有礼序,室家相待如宾,子孙如事严君焉。
又曰:蔡邕字伯喈,以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月之间,周历三台。
又曰:锺离意,字子阿,明帝征为尚书。交阯太守坐赃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颁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帝怪,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於盗泉之水,曾参回车於胜母之乡,恶其名也。赃秽之宝不敢拜。"帝笑曰:"清乎,尚书!"赐钱三十万。
又曰:荀绲字伯条,拜尚书。绲性明亮,敏於众职,以勖群僚,秉机平正,直而行之。是时,内外公卿大夫莫不敬惮焉。
又曰:韦彪上疏曰:"欲急世所务,当先除其患,其源在尚书。尚书典枢机,天下事一决之,不可不察。"
《汉官解诂》曰:士之权贵不过尚书。
又曰:唐虞曰:"纳言,周官为内史,机事所总,号令攸发。
《汉官仪》曰:尚书,唐虞官也。《书》曰:"龙作纳言。"《诗》云:"仲山甫,王之喉舌。"秦改称尚书,汉亦尊此官典机密也。
应劭《汉官》:汉明帝诏曰:"尚书,盖古之纳言,出纳朕命,机事不密则害成,可不慎欤?"
张璠《汉记》曰:朱穆党事禁固,征拜尚书。正月,百官朝贺毕,虎贲当陛置弓於地,谓群僚曰:"此天子弓,谁敢干越!"百僚皆回避,不敢当。穆乃呵之曰:"天子弓当载之於肩首之上,乃敢置地,大不谨不敬!"即收虎贲付诏狱治罪。莫不肃然,服其忠烈。
《魏志》曰:陈群为尚书,制九品为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又曰:许混字子劭,清淳有鉴识,明帝时为尚书。
又曰:丁谧字彦静,曹爽宿与相亲,拔为散骑常侍,转为尚书。在台阁,数有所弹驳,以势屈於爽,爽亦敬之。时谤书谓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点作疽囊。三狗谓何、邓、丁也。点者,爽小字也。意言三狗皆欲啮人而谧尤疽囊也。
又曰:孔礼字德远,为尚书。明帝方修台署,节气不和,天下少谷。礼固争,因罢役,制曰敬纳谠言。
《魏略》曰:帝游晏在内,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书可云也。
《吴志》曰:尚书熊睦见孙皓酷虐,微有谏,皓使人以刃环撞杀之,身无完肌也。
《晋书》曰:杜预为尚书,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服焉。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
又曰:山涛转尚书,表辞年老。诏曰:"方今多事,嘉谋良图委以老成也。"
又曰:刘颂为尚书,孙秀等推崇赵伦功宜加九锡,百僚莫敢异议。颂独曰:"昔汉之锡魏、魏之锡晋,皆一时之用,非可通行。今宗庙乂安,虽嬖后被退,势臣受诛,用周勃诛诸吕而尊孝文,霍光废昌邑而奉孝宣,并无九锡之命。乱旧典而习权变,非先王之制。九锡之议,谓无所施。"
《晋康帝起居注》:诏曰:"尚书,万事之本,朕所责成也。而廪秩俭薄,甚非治体。今虽军国多费,不为元凯惜禄,其依令、仆给尚书各亲信五十人廪赐。"
《晋中兴书》曰:蔡谟为尚书,上疏曰:"八座之任,非贤莫居。前后选用,名资有常。孔愉、诸葛恢,并以清节令才,素有名望。昔愉为御史中丞,臣尚为司徒长史;恢为会稽太守,臣为尚书郎;恢尹丹阳,臣守小郡。名辈不同,阶级殊悬。今猥以轻鄙,超逾等匹,上乱圣朝贯鱼之次,下违群士准平之论,岂惟微臣斯亡之诫,实贻圣政维尘之累。"
《宋书》曰:凡尚书官,大罪则免,小罪则出,出者百日无代人,听还本职。
《宋志》曰:今朝士诣三公,尚书丞郎诣令仆射尚书,并门外下车履,度门阃乃纳履。
《齐职仪》曰:尚书六人,品第三,秩六百户,进贤两梁冠,纳言帻,绛朝服,佩水苍玉,执笏负荷。
《梁书》曰:陆杲迁尚书,殿中曹郎拜日,八座丞、郎并到上省交礼,而杲至晚,不及时刻,坐免官也。
又曰:周舍问刘杳:"尚书官著紫荷,相传云挈囊,竟何所出?"答曰:"张安世传云: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注云:囊,囊,也,近臣簪笔以待顾问也。"
《后魏书》曰:肃宗灵太后,曾宴於华林园,举觞谓群臣曰:"袁尚书朕之杜预,欲以此杯敬属元凯,今为尽之。"侍座者莫不羡仰。翻名位俱重当时,贤达咸推与之。
《隋书》曰:于仲文,上以尚书文簿繁杂,吏多奸计,令仲文勘录省中事,其所发擿甚多。上嘉其明断,厚加劳赏焉。
《唐新语》曰:玄宗欲以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谏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有唐已来多用旧相居之。不然,历践内外清贵之地,妙有德望者充之。仙客本河湟一使典耳,拔升清流,齿班常伯,此官邪也。"
《益都耆旧传》曰:太尉李固荐杨淮累世服事台阁,既闲练旧典,且有幹用,宜在机密,特拜尚书。固薨,免官。尚书令陈蕃表行状,复征为尚书。
《会稽典录》曰:郑弘拜尚书。《旧典》:科郎满,补县长令史为丞尉。弘奏以为台职尊而赏薄,人无乐者,请使郎补县令史为长。上从其议。自此为始。
《通典》曰:尚书,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王政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斯乃文昌天府,众务泉薮,内外所折衷,远近所禀仰。故李固云:"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斟酌元气,运平四时,是为喉舌。"
郭子曰:王公有幸妾,姓雷,颇预政事、纳货,蔡公谓之雷尚书。
又曰:傅嘏字兰石,为尚书,大小无不总。
桓子《新论》曰:昔尧试舜於大麓。麓者,领录天下事,如今之尚书官矣。宜得大贤智,乃可使处议持平。
王昶《考课事》曰:尚书侍中考课:一曰掌建六材以考官人,二曰综理万机以考庶绩,三曰:进视惟允以考谠言,四曰出纳王命以考赋政,五曰罚法以考典刑。
应璩书曰:知杨生翻然遂登纳言,虽有所越,亦其宜也。傅说弃板筑而为殷相,吕望投渭竿而为周师,卓茂起闾里而为汉宰。若此翁者,乃奇耳。琐琐尚书,执宪之吏,曷以为异哉!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