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才类·卷三
◎平湖张金镛
平湖张金镛,督学湖南,奖诱后辈特勤。才思稍异,即召至后堂,赐酒食笔墨,劝之勤学。放黜者有佳句,辄标举之。科试录遗才,得王闿运卷,惊曰:“此奇才也!他日必以文雄天下。”急延见称勉之,且曰:“湖岳英灵,郁久必发,其在子乎!”
一时才俊,争愤于学,至今儒生谈海门先生故事,辄欷感叹。海门,金镛字也。金镛好吟诗,日袖诗草韵书索句,客座舆中不辍。有贵官迎饮,礼貌肴馔有加,金镛终饮不言。贵官怪之,使客间问,金镛曰:“是日适改一诗未就,无他也。”其诗根柢既厚,又苦思研炼而出,佳者殆不减昌谷、武功。
今录其《赠剑行》曰:“君不贻我金错刀,我不报君青琼瑶。吴钩三尺脱囊赠,引杯欲醉风萧萧。雌霓潜光月昏黑,一星荧然ㄦ寒碧。天下今无万人敌,拂拭霜痕三叹息。金槽琵琶拉杂声,银河烛短孤花青。朱丝罒鹿罒敕飘兰缨,哀歌那顾四座惊。六州之铁铸神器,上有模糊百夫泪。读史空怀许国心,论交忍负平生谊。剑乎!剑乎!世间奇士多风尘,学书不就徒逡巡。袁公下视粲焉笑,何不佩汝持照身。山鬼彷徨不敢语,玉龙怒吼铜杯雨。莫将溪水淬芙蓉,夜凉恐向秋空舞。”
又《春晓曲》曰:“金猊微触帘钩动,钗玉低横鬓云耸。一奁水冷镜中鸾,黼帐香浓绿鬟重。十二层城仙梦回,碧天如水春雁来。栏干瑶露滴成雨,楼前桃花开未开?”
又《春夜曲》曰:“玉绳迟迟莲漏长,画帘风细吹衣香。碧环无声半臂冷,红丝绣罢双鸳鸳。蛾眉敛黛唇脂冻,香颈低徊翠钗凤。欲落不落银灯花,欲成不成绮帷梦。”
又《宣府》曰:“隘害雄三辅,京师枕背区。峰高连大翮,地险厄飞狐。落日平沙迥,秋风废垒孤。豹房歌舞处,一例没青芜。”其二曰:“昔在明中叶,年年此用兵。人姻今巨镇,烽火旧边城。雉堞残山接,雕弓晓月明。琵琶怜塞女,对客作秋声。”
又《固关》曰:“一步分燕晋,重关嶻嶪开。山随云北去,人与雁西来。客鬓霜前短,乡心马上催。承平严锁钥,好葺旧烽台。”
◎毕制使客
镇洋毕秋帆制使沅,怜才好士,为风雅主盟,提挈寒仃,不留余力。署中游客常满,俱见优待。一夕,公潜至馆中,视客所为,有客焚香而祝曰:“家贫母老,无以为生。远投毕公,求荐馆席,今来数月,犹未得栖枝,幸垂怜悯。”翌日,公延客入曰:“荐祢之书,仆非敢吝。念君家有老母,未可远离。”袖中出五十金曰:“稍备资斧,助君归装。”又出一书,属带致某银号,且曰:“勿作殷洪乔故事。”
客未餍所求,悒怏而返,银号中书弃置箧中,亦不省记。是日偶检得,念为公所托,亲致之。号主人询其来历,具言归自毕公署,兼述谋馆未得,意甚颓丧。主人阅书毕,举手贺曰:“制使馈君千金,存仆处作母,岁以子金资薪水,今而后可无事远游矣。”客始闻而惊,继而喜,喜极而感,泪涔涔下,不能止。归家设公长生禄位,朝夕膜拜,终其身不衰。
◎钱文端之知人
秀水钱文端公陈群,有知人鉴。诸城刘文正,初释褐时,以所业就正。公谓文正房师王楼山云:“吾贺子及门得伟器,他日令仆才也。”金坛于文襄,方为孝廉,来谒,公即大赏异之。刘文正及钱塘梁文庄,俱以笔法自诩,公曰:“二君毋高自位置,会看贤郎跨灶耳。”后文正子文清相国、文庄子山舟学士,果濡染家学,八法冠时,碑版大书,照曜四裔,不必如大令自誉,而书名突出二公上。
文端幼贫甚,隆冬早起读书,灶无宿薪,汲井水盥手,肤为之坼。未弱冠,依人京师,佣书糊口,冬无裘,入市以三百钱买皮袖,自缀于袍,钞纂益力。逾数年,旋里,课两弟读书于南楼,去梯级,缒绳送饮食,岁除始一下楼。如是者二年,学大进,遂以文字邀异遇,高官大年,席宠累代。高庙南巡,公扶杖迎銮,御制诗至有“江浙大老”之目,可谓荣已。回忆童牙孤露,饥寒逼人,虽寤寐中当无此冀望。士之匿影蓬荜,憔悴谋生者,观于公,无自戚戚也。
◎石学政典试江南
顺治十年,江南学政石公申,登试案迟迟不发。既而谓诸生曰:“余苦心力索,得三状元,是以迟滞。一昆山徐元文,一吴县缪彤,一长洲韩馚。”石公召韩谓之曰:“子文元气浑涵,如玉在璞中,其光必发。然光焰太藏,不在其身,将在其子孙乎?”后徐、缪两人俱中状元,韩以青衿终其身,其子菼果中癸丑状元。始知石公巨眼,文有定评如此。
◎尹文端督两江
尹文端公继善总督两江时,年才三十,人呼为小尹。海宁杨守知,素知名,晚以道员候补江南,尹奖慰之甚厚。杨抚鬓曰:“蒙公盛意,惜守知老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尹曰:“否,否。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杨出语人曰:“不谓小尹吐属敏隽乃尔。”又有王主簿者,司守行宫,得句云:“愧我衙官无一事,宫门持帚扫闲花。”尹异之,遂加奖拔。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