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靖康时事
邓艾伐蜀,刘禅既降,又敕姜维使降于钟会,将士咸怒,拔刀斫石。魏围燕于中山既久,城中将士皆思出战,至数千人,相率请于燕主,慕容隆言之尤力,为慕容麟沮之而罢。契丹伐晋连年,晋拒之,每战必胜。其后,杜重威阴谋欲降,命将士出陈于外,士皆踊跃,以为出战,既令解甲,士皆恸哭,声振原野。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虎旅云屯,不闻有如蜀、燕、晋之愤哭者。近读《朱新仲诗集》,有《记昔行》一篇,正叙此时事。其中云:“老种愤死不得战,汝霖疽发何由痊?”乃知忠义之士,世未尝无之,特时运使然耳。
曹魏大将邓艾攻打蜀汉,后主刘禅投降后命令姜维向魏将钟会投降,将士们无不切齿痛恨,以致拔刀斫石。十六国时期,魏国长期围困燕国的中山郡(今河北定县),城中的将士们都渴望出战,纷纷向燕王请战,慕容隆求战心尤切,结果都被慕容麟所拒绝,只得作罢。五代时,契丹人连年攻打后晋,晋人奋起抵抗,每战必胜。后来,元帅杜重威阳谋降敌,命将士们出营列阵,晋军士气高昂,决心与敌人决一死战,及至下令放下武器投降,军士皆恸哭不止,声振原野。我在编纂《 靖康实录》 时,私下里对靖康之难感到万分痛心,大宋朝作为一个堂堂大国,拥兵数十万,竟然不能向北方的金国发一箭,俘获一个敌兵,却只是端坐都城,束手待毙!数十万精兵强将云集京师,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祖国惨遭蹂躏,以致国破家灭,没有谁听说过他们之中有人因此而象蜀、燕、晋的将士那样痛哭流涕的。不久前,我读《朱新仲诗集》 时,看到其中《记昔行》 一诗,正是叙述此事的。诗中说:“老种(指种师道)愤死不得战,汝霖(宗泽字)疽发何由痊?”乃知忠义之士,并不是没有,只是大宋朝的时运不济罢了。
- 推荐作品:
- 尚书
- 仪礼
- 易经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