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四灵部·走兽(1)
药兽
神农时有民进药兽。人有疾,则拊其兽,授之语,语毕,兽辄如野外,衔一草归,捣汁服之即愈。帝命风后记其何草,起何疾。久之,如方悉验。虞卿曰:“神农师药兽而知医。”
夔
黄帝于东海流波山得奇兽,状如牛,苍身无角,一足,能入水,吐水则生风雨,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帝令杀之,取皮以冒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
觟(角虒)
皋陶治狱,有觟(角虒)游于庭(一角之兽,即今所画獬豸)。其罪疑者,令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以定狱辞。
黄熊
舜殛鲧于羽山。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泉。故禹庙祭品,戒不用熊。
白狐
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有白狐九尾造禹。涂山人歌曰:“白狐绥绥,九尾庞庞。成子家室,乃都攸昌。”禹遂娶之,谓之女峤。
野兔
文王囚于羑里七年,其子伯邑考往视父。纣呼与围棋,不逊,纣怒杀伯邑考,醢之,令人送文王食。命食毕,而后告,文王号泣而吐之,尽变为野兔而去。
麟绂
孔子在娠,有麟吐玉书于阙里,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母乃以绣衣系麟角,信宿而麟去。至鲁定公时,鲁人锄商田于大泽,得麟,以示孔子,系角之绂尚在。孔子知命之将终,抱麟解绂,涕泗滂沱。
白泽
东望山有兽曰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幽远,则白泽自至。
昆蹏
后土之神兽,英灵能言语,禹治水有功而来。
角端
元太祖驻师西印渡,有大兽,高数丈,一角,如犀牛,作人语曰:“此非帝王世界,宜速还。”耶律楚材进曰:此名角端,圣人在位,则奉书而至。能日驰一万八千里,灵异如鬼神,不可犯。
彖
豕类也。张口而腹脏尽露,故名曰彖。《易经》用“彖曰”,盖取此义。
狮子
一名狻猊。《博物志》:魏武帝伐冒顿,经白狼山,逢狮子,使人格之,杀伤甚众。忽见一物自林中出,如狸,上帝车轭。狮子将至,便跳上其头,狮子伏,不敢动,遂杀之。得狮子还,来至洛阳三十里,鸡犬无鸣吠者。
酋耳
身若虎豹,尾长参其身,食虎豹。王者威及四夷则至。
虎伥
人罹虎厄,其神魂尝为虎役,为之前导。故凡死于虎者,衣服巾履皆卸于地,非虎之威能使自卸,实鬼为之也。
虎威
虎有骨如乙字,长寸许,在胁两旁皮内,尾端亦有之,名“虎威”,佩之临官,则能威众。又虎夜视,一目放光,一目视物。猎人候而射之,弩箭才及,光随堕地成白石,入地尺余。记其处掘得之,能止小儿啼。
仓兕
尚父为周司马,将师伐纣。到孟津之上,仗钺把旄,号其众曰:“仓兕。”夫仓兕者,水中之兽也,善覆人舟,因神以化,令汝急渡,不急渡,仓兕害汝。
阚榖于菟
《左传》阚伯比淫于(云阝)子之女,生子文。(云阝)夫人使弃诸梦泽中,虎乳之。(云阝)子田,见而惧,归,夫人以告,遂收之。楚人谓乳为榖,谓虎为于菟,故曰:“阚榖于菟”。
貘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性好食铁,生南方山谷中。寝其皮辟湿,图其形辟邪。
穷奇
西北有兽,名曰穷奇,一名神狗。其状如虎,有翼能飞,食人,知人言语。逢忠信之人,则啮而食之;逢奸邪之人,则捕禽兽以飨之。
梼杌
西荒中兽也,状如虎,毛长三尺余,人面虎爪,口牙一丈八尺,好斗,至死不却,兽之至恶者。
山都
形如昆仑奴,毛遍体,见人辄闭目张口如笑,好在深洞中翻石觅蟹啖之。
饕餮
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声如婴儿,钩玉山中有之。
狼狈
二兽名。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若相离,则进退无摅矣。故世人言事之乖张,则曰“狼狈”。
风马牛
马喜逆风而奔,牛喜顺风而奔,故北风则牛南而马北,南风则牛北而马南。故曰风马牛不相及也。
种羊
西域俗能种羊。初冬,择未日,杀一羊,切肉方寸,埋土中。至春季,择上未日,延僧吹胡笳,作咒语,土中起一泡,如鸭卵。数日,风破其泡,有小羊从土中出。此又胎卵湿化之外,又得一生也。
猫
出西方天竺国,唐三藏携归护经,以防鼠啮,始遗种于中国。故“猫”字不见经传。《诗》有“猫”,《礼记》迎“猫”,皆非此猫也。
万羊
李德裕召一僧问休咎,僧曰:“公是万羊丞相,今已食过九千六百矣。数日后有馈羊四百者,适满其数。”公大惊,欲勿受。僧曰:“羊至此,已为相公所有矣。”旬日后贬潮州司马,又贬连州司户,寻卒。
艾豭
卫灵公夫人南子与宋朝通,野人歌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娄猪,雌猪也。艾豭,雄猪也。)
辽东豕
辽东有豕,生子头白,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豕皆白头,怀惭而返。今彭宠之自伐其功,何异于是!
李猫
李义府容貌温恭,而狡险忌刻,时人谓之“李猫”。
麋鹿触寇
秦始皇欲大苑囿,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中,寇从东方来,以麋鹿触之,足矣!”
犹豫
犹之为兽,性多疑。闻有声,则豫上树,四顾望之,无人,才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今人虑事之不决者曰:“犹豫”。
沐猴
小猴也,出罽宾国。史言“沐猴而冠”,以“沐”为“沐浴”之“沐”者,非是。
刑天
兽名。即“浑沌”。见《山海经》。能挟干戚而舞。陶渊明诗“刑天舞干戚”,今误作“刑天无干戚”。
猬
形若彘,常在地食死人脑。欲杀之,当以柏插其墓。故今墓上多种柏树。一名“蝹”。秦缪公时,陈仓人掘地得之。
猾
无骨,入虎口,不能噬,落虎腹中,则自内噬出。《书》曰:“蛮夷猾夏。”则取此义。
犀角
一名“通天”。一名“分水”。一名“骇鸡”。“通天”用以作簪,则梦登天,知天上诸事。“分水”刻为鱼形,衔以入水,水开三尺,可得气,息水中。“骇鸡”谓鸡见之,则惊却也。
驯獭
永州养驯獭,以代鸬鹚没水捕鱼,常得数十斤,以供一家。鱼重一二十斤者,则两獭共畀之。
明驼
驼卧,足不帖地,屈足。漏明,则走千里,故曰明驼。唐制,驿有明驼使,非边塞军机,不得擅发。杨贵妃私发驼使,赐安禄山荔枝。
瘈狗
《左传》:“国狗之瘈,无不噬也。”杜预注云:“瘈,狂犬也。”今云“猘犬”。《宋书》云:“张收为瘈犬所伤,食虾蟆而愈。”又槌碎杏仁纳伤处即愈。
畜犬
《晋书》曰:白犬黑头,畜之得财;白犬黑尾,世世乘车。黑犬白耳,富贵;黑犬白前二足,宜子孙。黄犬白耳,世世衣冠。
- 推荐作品:
- 集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