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四灵部·虫豸
鞠通
孙凤有一琴能自鸣,有道士指其背有蛀孔,曰:“此中有虫,不除之,则琴将速朽。”袖中出一竹筒,倒黑药少许,置孔侧,一绿色虫,背有金线文,道人纳虫于竹筒竟去。自后琴不复鸣。识者曰:“此虫名鞠通,有耳聋人置耳边,少顷,耳即明亮。喜食古墨。”始悟道人黑药,即古墨屑也。
蝗
有四种:食心曰螟,食叶曰(券去刀改虫),食根曰蟊,食节曰贼。赵抃守青州,蝗自青、齐入境。遇风退飞,堕水而死。马援为武陵守,郡连有蝗,援赈贫羸,薄赋税,蝗飞入海,化为鱼虾。孙觉簿合肥,课民搏蝗若干,官以米易之,竟不损禾。宋均为九江守,蝗至境辄散。贞观二年,唐太宗祝天吞蝗,蝗不为祟。
水母
东海有物,状如凝血,广数尺,正方圆,名曰水母。俗名海蜇,一名虾蛇(音射)。无头目。所处则众虾附之,盖以虾为目也。色正淡紫。《越绝书》云:“水母以虾为目,海镜以蟹为肠。”
海镜
广中有圆壳,中甚莹滑,照如云母。壳内有少肉如蚌,腹中有小蟹。海镜饥,则蟹出拾食,蟹饱归腹,海镜亦饱。迫之以火,蟹即走出,此物立毙。
百嘴虫
温会在江州观鱼,见渔子忽上岸狂走。温问之,但反手指背。不能言。渔子头面背黑,细视之,有物如荷叶,大尺许,眼遍其上,咬住不可取。温令以火烧之,此物方落,每一眼底有嘴如钉。渔子背上出血数斗而死,莫有识者。
自缢虫
汉光武六年,山阴有小虫千万,皆类人形,明日皆悬于树枝,自缢死之。
螟蛉
诗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桑虫也。蜾蠃,蒲芦也。蒲芦穷取桑虫之子,负持而去,养以成子。故世之养子,号曰螟蛉也。蜾蠃负螟蛉之子,祝曰:“类我,类我!”七日夜化为己也,故又谓之“速肖”。
萤火
腐草所化。隋炀帝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盛以大囊,夜出游,如散火光遍于山谷。
怒蛙
越王既为吴辱,思以报复。一日出游,见怒蛙而式之,左右问其故,王曰:“有气如此,何敢不式!”战士兴起,皆助越反矣。
守宫
蜥蝎。以器养之,喂以丹砂,满七斤,捣治万杵,以点女子体,终身不灭,若有房室之事则灭矣。言可以防闲淫佚,故谓之“守宫”。
绿螈
《二酉余谈》:一人为蛇伤,痛苦欲死。见一小儿曰:“可用两刀在水相磨,磨水饮之,神效。”言毕,走入壁孔中。其人如方服之,即愈。因号绿螈为“蛇医”。又云:蛇医形大色黄,蛇体有伤,此虫辄衔草傅之,故有医名。
蜥蜴噏油
钱镠王宫中,使老媪监更。一夕,有蜥蜴沿银缸吸油,既竭。而倏然不见。次日王曰:“吾昨夜梦饮麻膏而饱。”更媪骇异。
寄居虫
形似蜘蛛,而足稍长。本无壳,入空螺壳中载以行。触之,缩足如螺,火炙之乃出。
蝤虫
有蝤虫者,一身两口,争相啮也,遂相食,因自杀。人臣之争事,而亡其国者,皆蝤类也。
螳臂
螳螂,一名刀螂。前二足如刀而多锯齿,能捕蝉。见物欲以二足相搏,遇车辙而亦当之。故曰:“螳臂当车”。
蚬
一名缢女。长寸许,头赤身黑,喜自经死。云是齐东郭姜所化。
恙
毒虫也,能伤人。古人草居露处,故早起相见问劳,必曰:“无恙乎?”又曰:恙,忧也。又:(犭恙),食人兽。
泥
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故诗人讥周泽曰“一日不斋醉如泥”。
蜮
一名“短狐”。处于江水,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头痛发热,剧者至死。一名“射影”。凡受射者,其疮如疥。四月一日上弩,八月一日卸弩,人不能见,鹅能食之。一曰以鸡肠草捣涂,经日即愈。
蚁斗
殷仲堪父病疟,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
书押
米芾守无为州,池中蛙声聒人,芾取瓦片书“押”字投之,遂不鸣。上有芾书“墨池”二字为额。
白鰕
赵抃镇蜀时,以白鰕寄余氏,放之池中,生息不绝;或畜他所,鰕色辄变白。鰕池在开化。
西施舌
似车螯而扁,生海泥中,常吐肉寸余,类舌。俗甘其味,因名“西施”。
蛛鹰
方宽守淮安,有盗杀,无名。适蛛堕于几,鹰下于庭。宽曰:“杀人者岂朱英乎?”按籍捕之,果然。
五蜂飞引
万鹏举为万安丞,有民妇诉其夫及五子为盗所杀,不知其尸者。一日,有五蜂旋绕行。万曰:“汝若真魂,宜前飞引。”蜂遥临掩骸处,得衣带上所系买布数人名姓,推鞫之,遂雪其冤。
水虎
沔水中有物曰“水虎”,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鲮鲤,射之不可入。七八月间好在碛上曝。膝头似虎,掌爪常没入水中,露出膝头。小儿不知,欲取戏弄,便杀人。
商蚷
《庄子》曰:“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也。”(商蚷,蚂蚁也。)
偃鼠
《庄子》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谢豹
虢郡有虫名“谢豹”,见人时,以前脚交覆其首,如羞状。故得罪于人,曰“负谢豹之耻”。
玄驹
蚁也。河内人见人马数万,大和黍米,来往奔驰,从朝至暮。家人以火烧之,人皆成蚊蚋,马皆成大蚁,故今人呼蚊蚋曰“黍民”,名蚁曰“玄驹”。
鼷鼠五技
《旬子》:“鼷鼠五技而穷”。谓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入。
飞蝉集冠
梁朱异为通事舍人,后除中书郎。时秋日始拜,有飞蝉集于异冠上,或谓蝉珥之兆。
群蚁附膻
卢垣书:“今之人奔尺寸之禄,走丝毫之利,如群蚁之附膻腥,聚蛾之投爝火,取不为丑,贪不避死。”
萤丸却矢
萤,一名“宵烛”,一名“丹凤”,类聚曰“务”。戊子日以萤为丸能却矢。汉武威太守刘子南得其方,合而佩之,尝与虏战,为其所围,矢下如雨,离数尺辄堕地,不能中伤。虏以为异,乃解围去。
丈人承蜩
《庄子》:痀瘘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什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仲尼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以蚓投鱼
陈使傅縡聘齐,齐以薛道衡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投鼠忌器
贾谊策:“谚曰:‘欲投鼠而忌器。’鼠近于器,尚惮而不投,况贵臣之近主乎!”
蝶庵
李愚好睡,欲作蝶庵,以庄周为开山第一祖,陈抟配食,宰予、陶潜辈祀之两庑。
箕敛蜂窠
皇甫湜常命其子松,录诗数首,一字少误,诟詈且跃,手杖不及,则啮腕血流。尝为蜂螫手指,乃大噪,散钱与里中小儿及奴辈,箕敛蜂窠于庭,命捶碎绞汁以偿其痛。
石中金蚕
丹阳人采碑于积石之下,得石如拳。破之,中有一虫,似蛴螬状,蠕蠕能动,人莫能识,因弃之。后有人语曰:“若欲富贵,莫如得石中金蚕,畜之则宝货自至。”询其状,则石中蛴螬耳。
凤子
大蝶,一名凤子,见韩偓诗。《异物志》;昔有人渡海,见一物如蒲帆,将到舟,竞以篙击之,破碎堕地,视之,乃蝴蝶也。海人去其翅足,秤肉得八十斤,啖之,极肥美。
蜈蚣
葛洪《遐观赋》:蜈蚣大者长百步,头如车箱,屠裂取肉,白如瓠。《南越志》曰:蜈蚣大者其皮可以鞔鼓,其肉曝为脯,美于牛肉。
蝶幸
唐明皇春宴宫中,使妃嫔各插艳花,帝亲捉粉蝶放之,随蝶所止者幸之。谓之蝶幸。后贵妃专宠,不复作此戏。
蠋
《埤雅》:蠋,大虫,如指似蚕,一名“厄”。《韩非子》: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然妇人拾蚕,而渔者握鳣,故利之所在,皆为贲育。
蠁
《广雅》云:蠁,虫之知声者也。《埤雅》:蠁,善令人不迷。故从“向”。太冲“景福肸蠁而兴作”,言福如虫群起。
蟋蟀
贾秋壑《促织经》曰: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青麻头。青项、金翅、金银丝额,上也;黄麻头,次也;紫金黑色,又其次也。其形以头项肥,脚腿长,身背阔者为上。顶项紧,脚瘦腿薄者为上。虫病有四:一仰头,二卷须,三练牙,四踢脚。若犯其一,皆不可用。促织者,督促之意。促织鸣,懒妇惊。袁瓘《秋日诗》曰:“芳草不复绿,王孙今又归。”人都不解,施荫见之曰:“王孙,蟋蟀也。”
虱
苏隐夜卧,闻被下有数人齐念杜牧《阿房宫赋》,声紧而小,急开被视之,无他物,惟得大虱十余。
蠛蠓
一名“醯鸡”,蜉蝣之类。郭璞曰:“蠓飞硙则风,舂则雨。”
虮虱
《东汉记》:马援击寻阳山贼,上书曰:“除其竹木,譬如婴儿头多虮虱,而剃之荡然,虮虱无所复附。”书奏,上大悦,出小黄门头有虱者皆剃之。
蚊
旧传有女子过高邮,去郭三十里,天阴,蚊盛,有耕夫田舍在焉。其嫂欲共止宿,女曰:“吾宁死,不可失节。”遂以蚊嘬死,其筋见焉。人为立祠,曰“露筋庙”。
当蚊
展禽者,少失父,与母居,佣工膳母;天多蚊,卧母床下,以身当之。
官私虾蟆
晋惠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