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下篇·奋郁
局中显奋发之机者,神舒意畅;象内多沉埋之气者,心郁志灰。
【原注】陽明用事,用神得力,天地交泰,神显精通,必多奋发;陰晦用事,情多恋私,主弱臣强,神藏精泄,人多困郁。若纯陽之势,身旺而财官旺者必奋;纯陰之局,身弱而官杀多者多困。
【任氏曰】:
无抑郁而舒畅者,局中不太过,不缺陷,所用者皆得气,所喜者皆得力,所忌者皆失时失势,闲神不党忌物,反有益于喜用,忌其合而遇冲,忌其冲而遇合,体陰用陽,故一陽生于北,陰生则陽成,如亥中之甲木是也。岁运又要辅格助用,多必奋发。少舒畅,而多抑郁者,局中或太过,或缺陷,所用者皆失令,所喜者皆无力,所忌者皆得时得势,闲神劫占,喜神反党助忌神,喜其合而遇冲,忌其合而遇合,体陽用陰,故二陰生于南,陽生则陰成,如午中之己土是也。岁支又不能补喜去忌,必多郁困。然局虽陰晦,而运途配合陽明,亦能舒畅;象虽陽明,而运途配其陰晦,亦主困郁,故运途更宜审察。如用亥中甲木,天干有壬癸,则运宜戊寅己卯;天干有庚辛,则运宜丙寅丁卯;天干有丙丁,则运宜壬寅癸卯;天干有戊己,则运宜甲寅乙卯。如用午中己土;天干有壬癸,则运宜庚午辛未。此从藏神而论,明支亦同此论。如用天干之木,地支水旺,则运宜丙寅丁卯;天干有水,则运宜戊寅己卯。地支金多,则运宜甲戌乙亥;天干有土,则运宜甲子乙丑。地之火多,则运宜甲辰乙巳;天干有火,则运宜壬子癸丑。如此配合,庶无争战之患,而有制化之情,反此则不美矣。细究之,自有深机也。
戊辰 甲子 壬子 辛亥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壬水生地仲冬,三逢禄旺,所谓昆仑之水,可顺而不可逆也。喜其子辰拱水,则戊土之根不固,月干甲木为用,泄其泛滥之水,此即局中显奋发之机也。运至丙寅丁卯,寒木得火以发荣,去陰寒之金土,是以早登甲第。翰苑名高;至戊辰运,逆水之性,以致阻寿。
甲申 丙子 癸亥 癸亥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水生于仲冬,三逢旺支,其势汪洋,喜其甲丙并透,支中绝处逢生,木土互相护卫,金得流行,水得温和,木得发荣,火得生扶,用神必是甲木,为奋发之机。一交戊寅,云程直上;己卯早遂仕路之光;庚辰辛巳虽有制化之情,却无生扶之意,以致蹭蹬仕途,未能显秩也。
甲申 庚午 丁亥 壬寅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此造天干四字,地支皆坐禄旺,惟日主坐当令之禄,足以任其财官。清而且厚。清足神旺,所以东西南北之运。皆无咎也。出遗业百余万,早登科甲,仁至方伯,六旬外退归林下;一妻四妾,十三子,优游晚景,寿越九旬。
癸丑 乙丑 癸丑 癸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此天干三癸,地支一气,食神清透,杀印相生,皆云名利两全之格。予云:癸水至陰,又生季冬,支皆湿土,土湿水弱,沟渠之谓也;且水土冰冻,陰晦湿滞,无生发之气,名利皆虚,凡富贵之造,寒暖适中,精神奋发,未有陰寒湿带,偏枯之象而能富贵者也。至壬申年,父母皆亡,读书又不能通,又无恒业可守,人又陰弱,一无作为,竟为乞丐。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