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第六十八 治卒中诸药毒救解方
治卒中诸药毒救解方
治食野葛已死方。
以物开口,取鸡子三枚,和以吞之,须臾吐野葛出。
又方,温猪脂一升,饮之。
又方,取生鸭就口断鸭头,以血沥口中,入咽则活。若口不可开者,取大竹筒洞节,以头注其胁,取?水竹筒中。数易水,须臾口开,则可得下药。若人多者,两胁及脐中各与筒,甚佳。
又方,多饮甘草汁,佳。
姚方,中诸毒药,及野葛已死方。
新小便和人屎,绞取汁一升,顿服。入腹即活,解诸毒,无过此汁。
中鸩毒已死者。
粉三合,水三升,和饮之。口噤,以竹管强开,灌之。
中射?毒。
蓝汁,大豆,猪,犬血,并解之。
中野狼毒,毒以蓝汁解之。
中野狼葵毒,以葵根汁解之。
中藜芦毒,以雄黄葱汁,并可解之。
中踯躅毒,以栀子汁,解之。
中巴豆毒。
黄连,小豆藿汁,大豆汁,并可解之。
中雄黄毒,以防己汁解之。
中蜀椒毒,中蜈蚣毒。
二毒,桑汁煮桑根汁,并解之。
中矾石毒,以大豆汁解之。
中芫花毒,以防风,甘草,桂,并解之。
中半夏毒,以生姜汁,干姜,并解之。
中附子、乌头毒,大豆汁,远志汁,并可解之。
中杏仁毒,以蓝子汁,解之。
食金已死者,取鸡屎半升,水淋得一升,饮之,日三服。
又方,吞水银二两,即裹金出,少者一两亦足。
姚云,一服一两,三度服之。扶坐与之,令入腹即活。
又方,鸭血及鸡子,亦解之。
今取一种,而兼解众毒。
取甘草,?咀浓煮,多饮其汁,并多食葱中涕,并佳。
又方,煮大豆,令涌,多饮其汁,无大豆,豉,亦佳。
又方,蓝青蓝子,亦通解诸毒,常预蓄之。
又方,煮荠?,令浓饮一二升,秘方。卒无可煮嚼食之,亦可作散,服之。此药在诸药中,诸药则皆验。
又方,凡煮此药汁解毒者,不可热饮之,诸毒得热更甚,宜使小冷,为良。
席辩刺史云,岭南俚人,毒皆因食得之。多不即觉,渐不能食,或更心中渐胀,并背急闷,先寒似瘴。
微觉,即急取一片白银含之,一宿银变色,即是药也。银青是蓝药,银黄赤是KT?药,久久者,入眼,眼或青,或黄赤,青是蓝药,黄赤是KT?药,俚人有解疗者,畏人得知,在外预言三百牛药,或云三百两银药。余久任,以首领亲狎,知其药常用,俚人不识本草,乃妄言之,其方并如后也。
初得俚人毒药且令定方。
生姜四两,甘草三两,炙,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旦服三服,服讫,然后觅药疗之。
疗方。
常山四两,切,白盐四钱,以水一斗,渍一宿,以月尽日渍。月一日五更,以土釜煮,勿令奴婢鸡犬见,煮取二升。旦分再服,服了,少时即吐,以铜器贮取。若青色以杖举五尺不断者,即药未尽,二日后更一剂。席辩曾饮酒得药,月余始觉,首领梁坟,将土常山,与为呼为一百头牛药,服之。即瘥,瘥后二十日,慎毒食,唯有煮饭食之,前后得瘥,凡九人。
又方,黄藤十两,岭南皆有,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三服,服讫。毒药内消,若防己俚人药,常服此藤,纵得自然不发。席云,常服之,利小便,亦疗数人。
又方,都淋藤十两,岭南皆有,土人悉知,俚人呼为三百两银。其叶细长,有三尺微藤,生切,以水一斗,和酒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讫。毒药并逐小便出,十日慎毒食,不瘥,更服之,即愈。
又方,干蓝实四两,白花藤四两,出?州者上,不得取野葛同生者。切,以水七升,酒一升,煮取半升,空腹顿服之。少闷勿怪,单干蓝,捣末,顿服之,亦瘥。
又疗腹内诸毒。
都淋藤二两,长三寸,并细锉,酒三升,合安罂中,密封。以糠火烧四边,烧令三沸,待冷出,温服。常令有酒色,亦无所忌,大效。
若不获已食俚人食者。
先取甘草一寸,炙之,后熟嚼吞之。若食着毒药即吐,便是得药。根据前法疗之,席辩云,常囊贮甘草十片以自防。
附方《胜金方》,治一切毒。
以胆子矾,为末。用糯米糊,丸如鸡头实大,以朱砂衣。常以朱砂养之,冷水化一丸,服,立瘥。
《经验方》,解药毒上攻如圣散。
露蜂房,甘草等分,用麸炒令黄色,去麸为末,水二碗,煎至八分一碗,令温。临卧顿服,明日取下恶物。
《外台秘要》,治诸药石后,或热噤多向冷地卧,又不得食诸热面酒等方。
五加皮二两,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候石发之时,便服。未定,更服。
孙思邈论云,有人中乌头、巴豆毒。
甘草入腹即定方,称大豆解百药毒。尝试之,不效,乃加甘草为甘豆汤,其效更速。
《梅师方》,蜀椒闭口者有毒,误食之。便气欲绝,或下白沫,身体冷。急煎桂汁服之,多饮冷水一二升。忽食饮吐浆,煎浓豉汁服之。
《圣惠方》,治硫黄,忽发气闷,用羊血服一合,效。
又方,治射?在诸肉中有毒,及漏脯毒。
用贝子末,水调半钱,服效,或食面?毒,亦同用。
《初虞世方》,治药毒秘效。
巴豆去皮,不出油,马牙硝,等分。合研成膏,冷水化一弹子许,服,瘥。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