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卷下·粳米〈平〉
(一)主益气,止烦(止)泄。其赤则粒大而香,不禁水停。其黄绿即实中。〔嘉〕
(二)又,水渍有味,益人。都大新熟者,动气。经再年者,亦发病。江南贮仓人皆多收火稻。其火稻宜人,温中益气,补下元。烧之去芒。春舂米食之,即不发病耳。〔嘉〕
(三)仓粳米∶炊作干饭食之,止痢。又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嘉·证〕
(四)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嘉·证〕
(五)久陈者,蒸作饭,和醋封毒肿,立瘥。〔嘉〕
(又,毒肿恶疮∶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立瘥。)〔证〕
(六)又,研服之,去卒心痛。〔嘉〕
(七)白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痢。〔嘉〕
(八)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即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嘉〕
(九)淮泗之间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坚实。又,诸处虽多,但充饥而已。〔证〕
(十)性寒。拥诸经胳气,使人四肢不收,昏昏饶睡。发风动气,不可多食。〔心 〕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