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卷上·生姜〈温〉
(一)去痰下气。多食少心智。八九月食,伤神。〔嘉·证〕
(二)除壮热,治转筋,心满。食之除鼻塞,去胸中臭气,通神明。〔心·证〕
(三)又,冷痢∶取椒烙之为末,共干姜末等分,以醋和面,作小馄饨子,服二七枚。先以水煮,更之饮中重煮。出,停冷吞之。以粥饮下,空腹,日一度作之良。〔嘉〕
(四)谨按∶止逆,散烦闷,开胃气。又姜屑末和酒服之,除偏风。汁作煎,下一切结实冲胸膈恶气,神验。〔嘉〕
(五)又,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和水三合,顿服立瘥。〔证〕
(六)又,皮寒,(姜)性温。〔证〕
(七)又,姜汁和杏仁汁煎成煎,酒调服,或水调下。善下一切结实冲胸膈。〔证〕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陈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