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救死方
若缢,从早至夜,虽冷亦可救;从夜至早,稍难。若心下温,一日以上犹可救。不得截绳,但款款抱解放卧,令一人踏其两肩,以手拔其发,常令紧。一人微微捻整喉咙,根据先以手擦胸上,散动之。一人磨搦臂足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又按其腹。如此一饭久,即气从口出,复呼吸,眼开,勿苦劳动。又以少官桂汤及粥饮与之,令润咽喉。更令二人以笔管吹其耳内,若根据此救,无不活者。又法∶紧用手罨其口,勿令通气,两时许,气急即活。
又用皂角、细辛等分为末,如大豆许,吹两鼻孔。
水溺一宿者尚可救,捣皂角以绵裹,纳下部内,须臾,出水即活。
又屈死人两足,着人肩上,以死人背贴生人背,担走,吐出水即活。
又先打壁泥一堵,置地上,却以死者仰卧其上,更以壁土覆之,止露口眼,自然水气翕入泥间,其人遂苏。洪丞相在鄱阳,有溺水者身僵气绝,用此法救即苏。
又炒热沙覆死人面,上下着沙,只留退场门、耳、鼻,沙冷湿又换,数易即苏。
又醋半盏,灌鼻中。又绵裹锻石纳下部中,水出即活。
又倒悬,以好酒灌鼻中及下部。又倒悬解去衣,去脐中垢,令两人以笔管吹其耳。又急解死人衣服,于脐上灸百壮。
死于行路上,旋以刀器掘开一穴,入水捣之,却取烂浆以灌死者,即活。中不省人事者,与冷水吃即死。但且急取灶间微热灰壅之,复以稍热汤蘸手巾,熨腹胁间,良久苏醒。不宜便与冷物吃。
冻死,四肢直,口噤。有微气者,用大锅炒灰令暖,袋盛,熨心上,冷即换之。候目开,以温酒及清粥稍稍与之。若不先温其心,便以火炙,则冷气与火争必死。又用毡或 荐卷之,以索系,令二人相对踏,令衮转往来,如 (古旱切,摩展衣也)毡法,候四肢温即魇死,不得用灯火照,不得近前,急唤多杀人。但痛咬其足跟及足拇指畔,及唾其面,必活。
魇不省者,移动些小卧处,徐徐唤之即省。夜间魇者,原有灯即存,原无灯切不可用灯照。又用笔管吹两耳,及取病患头发二七茎,捻作绳,刺入鼻中。又盐汤灌之。又研韭汁半盏灌鼻中,冬用根亦得。又灸两足大拇指聚毛中三七壮。(聚毛乃脚指向上生毛处)又皂角末如大豆许,吹两鼻内,得嚏则气通,三四日者尚可救。
中恶客忤卒死,凡卒死或先病及睡卧间忽然而绝,皆是中恶也。用韭黄心于男左女右鼻内,刺入六七寸,令目间血出即活。视上唇内沿,有如粟米粒,以针挑破。又用皂角或生半夏末如大豆许,吹入两鼻。又用羊屎烧烟熏鼻中。又绵浸好酒半盏,手按令汁入鼻中,及提其两手,勿令惊,须臾即活。又灸脐中百壮,鼻中吹皂角末,或研韭汁灌耳中。又用生菖蒲,研取汁一盏,灌之。
杀伤,凡杀伤不透膜者,乳香、没药各一皂角子大,研烂,以小便半盏、好酒半盏同煎,通(口)[温]服。然后用花蕊石散或乌贼鱼骨或龙骨为末,敷疮口上立止。
推官宋 定验两处杀伤,气偶未绝,亟令保甲,各取葱白热锅炒熟,遍敷伤处。继而呻吟,再易葱,而伤者无痛矣。曾以语乐平知县鲍 。及再会,鲍曰∶葱白甚妙,乐平人好斗,多伤。每有杀伤公事,未暇诘问,先将葱白敷伤损处,活人甚多,大辟为之减少。出张声道经验方。
胎动不安。凡妇人因争斗胎不安,腹内气刺痛、胀、上喘者∶川芎(一两半) 当归(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一大盏,煎六分。炒生姜少许在内,尤佳。
又∶用苎麻根一大把,净洗,入生姜三五片,水一大盏,煎至八分,调粥饭与服。
惊怖死者,以温酒一两杯灌之,即活。
五绝及堕打卒死等,但须心头温暖,虽经日亦可救。先将死人盘屈在地上,如僧打坐状,令一人将死人头发控放低,用生半夏末以竹筒或纸筒、笔管吹在鼻内,如活,却以生姜自然汁灌之,可解半夏毒。(五绝者∶产、魅、缢、压、溺。治法∶单方半夏一味)
卒暴、堕 筑倒及鬼魇死,若肉未冷,急以酒调苏合香丸灌入口,若下喉去,可活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常言道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随园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