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杂病解中·瘕疝根原
瘕疝者,肾肝之积也。木生于水,水之为性,得阳和而冰泮,遭阴肃而冻合,冰泮则木荣,冻合则木枯。肾水澌寒,木气菀遏,拥肿结硬,根于少腹而盘于阴丸,是谓寒疝。
水凝则结而为内寒,木郁则发而为外热。内寒盛则牢坚而不出,外热作则奔突而不入。大小无常,动止莫测,病发则痛楚欲死,性命攸关,非细故也。
此肾肝之邪,而实原于任脉。《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者,诸阴之统任。少阴厥阴之气,总原于任脉。肾中阳秘,则冰消冻释,任中无固结之邪;肾中阳泄,水寒木郁,阴气凝滞,乃成疝瘕带下之疾。肾性蛰藏,肝性疏泄,水气旺则结而为疝瘕,木气旺则流而为带下,无二理也。任为阴而督为阳,男则督旺,女则任旺,故男子之疝气犹少,而女子之瘕带最多。
法宜温水木之寒,散肾肝之结。结寒温散,瘕疝自消。仲景大乌头煎、乌头桂枝二方,乃此病之良法也。
肾囊偏坠者,谓之(疒颓)疝,是肝木之郁陷,拥肿硬大,常出而不入者。其时时上下者,谓之狐疝,言如狐狸之出没无常也。
茱萸泽泻乌头桂枝汤
吴茱萸三钱,炮 泽泻三钱 乌头三钱,炮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煎大半杯,温服。
仲景乌头桂枝汤,用乌头汤一杯,桂枝汤半杯,合煎,取一杯,分五服。不知,再服。其知者,如醉状,得吐为中病。今加茱萸、泽泻,去其寒湿,以绝疝瘕之根。
其拥肿偏坠者,用此药汤热洗之,或用药末,盛袋中热熨之,日作数次,令其囊消而止。
其狐疝之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仲景用蜘蛛散,亦良。
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炒焦 桂枝五分
研末,取八分一匕,饮和,日再服。蜜丸亦可。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尔雅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将苑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