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掐心经,二掐劳宫,推上三关,发热出汗用之。如汗不来,再将二扇门揉之,掐之,手心微汗出,乃止。
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之为泻,饮食不进,人瘦弱,肚起青筋,面黄,四肢无力用之。
掐大肠,倒推入虎口,止水泻痢疾,肚膨胀用之。红痢补肾水,白多推三关。
掐肺经,二掐离宫起至干宫止,当中轻,两头重,咳嗽化痰,昏迷呕吐用之。
掐肾经,二掐小横纹,退六腑,治大便不通,小便赤色涩滞,肚作膨胀,气急,人事昏迷,粪黄者,退凉用之。
推四横纹,和上下之气血,人事瘦弱,奶乳不思,手足常掣,头偏左右,肠胃湿热,眼目翻白者用之。
掐总筋,过天河水,能清心经,口内生疮,遍身潮热,夜间啼哭,四肢常掣,去三焦六腑五心潮热病。
运水入土,因水盛土枯,五谷不化用之。运土入水,脾土太旺,水火不能即济用之。如儿眼红能食,则是火燥土也。宜运水入土,土润而火自克矣。若口干,眼翻白,小便赤涩,则是土盛水枯,运土入水,以使之平也。
掐小天心,天吊惊风,眼翻白偏左右,及肾水不通,用之。
分阴阳,止泄泻痢疾,遍身寒热往来,肚膨呕逆用之。
运八卦,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噫,饮食不进用之。
运五经,动五脏之气,肚胀,上下气血不和,四肢掣,寒热往来,去风除腹响。
揉板门,除气促气攻,气吼气痛,呕胀用之。
揉劳宫,动心中之火热,发汗用之,不可轻动。
推横门向板门,止呕吐;板门推向横门,止泻。如喉中响,大指掐之。
总位者,诸经之祖,诸症掐效。嗽甚,掐中指一节。痰多,掐手背一节。手指甲筋之余,掐内止吐,掐外止泻。
- 推荐作品:
- 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