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五脏脉所属第四
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亦名人迎。) 肝部在左手关上。 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
肺部脉法赞云∶
心肝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三阴三阳(一云按察阴阳,)谁先谁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府,外也。)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审而知之,针入病愈。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气血,而行人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尸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缕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常经,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脉一周身。旋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紧弦。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弦为痛,数洪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分。知邪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腑脏,独见若神。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