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灵枢·决气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黄帝说:我听说人体有精、气、津、液、血、脉的说法,我认为这些不过是一种气罢了,现在却把它分为六种,我不懂这是怎么回事。
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岐伯说:男女交合之后,可以产生新的生命体,在形体出现以前,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就叫做精。
何谓气?
(黄帝问:)什么是气?
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岐伯说:上焦把饮食精微物质宣发布散到全身,可以温煦皮肤、充实形体、滋润毛发,就像雾露灌溉各种生物一样,这就叫做气。
何谓津?
(黄帝问:)什么是津?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岐伯说:肌腠疏泄太过,汗出过多,这样的汗就叫做津。
何谓液?
(黄帝问:)什么是液?
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岐伯说:饮食入胃,水谷精微充满于周身,外溢部分输注于骨髓中,使筋骨关节可以曲伸灵活,渗出的部分可以补益脑髓,散布到皮肤,保持皮肤润泽的物质,就叫做液。
何谓血?
(黄帝问:)什么是血?
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岐伯说:位于中焦的脾胃接纳饮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经过气化变成红色的液体,这就叫做血。
何谓脉?
(黄帝问:)什么是脉?
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岐伯说:向隧道一样约束着营血的运行,不使它泛滥妄行,就叫做脉。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
黄帝问:上述精、气、津、液、血、脉六气的有余和不足各有什么表现?如何才能了解气的多少、脑髓的虚实、血脉的清浊呢?
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脉脱者,)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岐伯说:精的大量耗损,会使人耳聋;气虚的,可使人的眼睛看不清东西;津虚的,腠理开泄,使人大量汗出;液虚的,四肢关节屈伸不利,面色枯槁没有光泽,脑髓不充满,小腿酸软,经常耳鸣;血虚的,面色苍白而不润泽;脉虚的,脉管空虚下陷。从这些就可以了解六气异常的表现。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
黄帝问:六气对人体作用的重要性有何不同呢?
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岐伯说:六气,分别由各自的脏器主管,它们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及功能的正常与否,可以了解这些脏器的工作状态。但是,六气都是五谷精微所化生的,而这些精微物质又化生于胃,因此胃是六气化生的源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