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自幼父母双亡,随其叔父诸葛玄去荆州投奔刘表。叔父亡后,他隐居隆中,专注于治国用兵之道。东汉建安十二年,屯兵新野的刘备,图谋发展 ,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诸葛亮在接见刘备时,向刘备论述了天下形势,深得刘备赞赏,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从此开始辅佐刘备。公元208年,刘备采纳诸葛亮的计谋,联合东吴,在赤壁大败曹操,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接着他又帮助刘备取得荆州四郡,并于214年攻入四川,,占领成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他为丞相。222年,刘备亡,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受刘备嘱咐辅佐后主,被封为武乡侯。接着他平定了南中,并从227年开始,北攻祁山与魏国争战。234年,病死于五丈原军中,终年54年,溢号忠武侯。
诸葛亮一生,戎马倥偬,统军征战,运筹帷幄,神机妙算,为蜀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他非常精通古代兵法,加上自己丰富的战争经验,编著过多种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便宜十六策》是他留世的少数作品之一。但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收录诸葛亮兵书时不见此书,因此后代许多人认为,《便宜十六策》很可能是南北朝时期有人假托诸葛亮之名而作的。但是,陈寿在收集《诸葛亮集》时有这样的话:辄删除复查,随类相从,因此也可能《便宜十六策》是陈寿所选的诸葛亮兵法二十四篇之外的作品。,《便宜十六策》在《隋书·经籍志》中有收录,此后的许多兵法类书都收有此策《便宜十六策》,诸葛亮主要论述治国治军之道,全文分为十六个部分,分别论述治理国家的十六个方面,所以称十六策,共约六千字。
诸葛亮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就象治理一个家庭一样,必须首先树立国家的根本。而军队是所以存国家安社稷的大计,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因此国家要把治军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他强调用兵不可妄动,用兵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和计划。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如果将无思虑,士无气势,……虽有百万之众,而敌不惧矣。对于君臣之间的关系,诸葛亮认为关键就在于上下和顺,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主要广采众议,采纳微言,,明辨是非,要做到亲贤臣,远小人。那样的话,臣下就能对君忠心不二。诸葛亮还非常重视举用贤能,认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直措诸枉,其国乃安。同时要善于发现贤才,在选拔人材时,必须要到卑微的隐处去寻找,因为这些地方有众多的怀才不遇的人。对于赏罚,诸葛亮认为,主持国政的人,如果想要政治清明,那么一定要做到赏罚公正。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 赏赐不避怨仇,……诛罚不避亲戚,,做到了赏罚没有偏私,那么就能王道荡荡。诸葛亮还说,一国之君,一军之将,都要以身作则,为臣下为士兵做出良好的榜样。另外行军处事必须要深谋远虑,他所说 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实在是千古不破的至理名言。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