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自幼父母双亡,随其叔父诸葛玄去荆州投奔刘表。叔父亡后,他隐居隆中,专注于治国用兵之道。东汉建安十二年,屯兵新野的刘备,图谋发展 ,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诸葛亮在接见刘备时,向刘备论述了天下形势,深得刘备赞赏,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从此开始辅佐刘备。公元208年,刘备采纳诸葛亮的计谋,联合东吴,在赤壁大败曹操,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接着他又帮助刘备取得荆州四郡,并于214年攻入四川,,占领成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他为丞相。222年,刘备亡,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受刘备嘱咐辅佐后主,被封为武乡侯。接着他平定了南中,并从227年开始,北攻祁山与魏国争战。234年,病死于五丈原军中,终年54年,溢号忠武侯。
诸葛亮一生,戎马倥偬,统军征战,运筹帷幄,神机妙算,为蜀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他非常精通古代兵法,加上自己丰富的战争经验,编著过多种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便宜十六策》是他留世的少数作品之一。但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收录诸葛亮兵书时不见此书,因此后代许多人认为,《便宜十六策》很可能是南北朝时期有人假托诸葛亮之名而作的。但是,陈寿在收集《诸葛亮集》时有这样的话:辄删除复查,随类相从,因此也可能《便宜十六策》是陈寿所选的诸葛亮兵法二十四篇之外的作品。,《便宜十六策》在《隋书·经籍志》中有收录,此后的许多兵法类书都收有此策《便宜十六策》,诸葛亮主要论述治国治军之道,全文分为十六个部分,分别论述治理国家的十六个方面,所以称十六策,共约六千字。
诸葛亮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就象治理一个家庭一样,必须首先树立国家的根本。而军队是所以存国家安社稷的大计,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因此国家要把治军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他强调用兵不可妄动,用兵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和计划。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如果将无思虑,士无气势,……虽有百万之众,而敌不惧矣。对于君臣之间的关系,诸葛亮认为关键就在于上下和顺,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主要广采众议,采纳微言,,明辨是非,要做到亲贤臣,远小人。那样的话,臣下就能对君忠心不二。诸葛亮还非常重视举用贤能,认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直措诸枉,其国乃安。同时要善于发现贤才,在选拔人材时,必须要到卑微的隐处去寻找,因为这些地方有众多的怀才不遇的人。对于赏罚,诸葛亮认为,主持国政的人,如果想要政治清明,那么一定要做到赏罚公正。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 赏赐不避怨仇,……诛罚不避亲戚,,做到了赏罚没有偏私,那么就能王道荡荡。诸葛亮还说,一国之君,一军之将,都要以身作则,为臣下为士兵做出良好的榜样。另外行军处事必须要深谋远虑,他所说 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实在是千古不破的至理名言。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