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谋下·善师篇
经曰:兵非道德仁义者,虽伯有天下,君子不取。周德既衰,诸侯自作礼乐,专征伐 ,始於鲁隐公,齐以技击强,魏以武卒奋,秦以锐士胜。说者以孙、吴为宗,唯荀卿明於 王道而非之。谓:齐之技击是亡国之兵,魏之武卒是危国之兵,秦之锐士是干赏蹈利之兵 。至於齐桓、晋文之师,可谓入其域而有节制矣。故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 卒,不可敌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当汤武之仁义。 故曰:「善师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黄帝独立於中央而胜四帝,所谓善师者不阵也。汤武征伐,陈师誓众,放桀擒纣,所谓善阵者不战也。齐桓南服强楚,使贡周室;北伐山戎,为燕开路,所谓善战者不败也。楚昭王遭阖闾之祸,国灭出亡,父兄相与奔秦请救,秦人出兵,楚王反国,所谓善败者不亡也。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故伊、吕之将,子孙有国,与殷周并,下至末代,苟任诈力贪残,孙、吴、韩、白之徒,皆身被诛戮,子孙不传於嗣。盖兵者,凶器;战者,危事。阴谋逆德,好用凶器,非道德、忠信不能以兵定天下之灾、除兆民之害也。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葬法倒杖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