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客主人分
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负..定者也。客者,后定者也。主人安地抚势以胥。夫客犯隘逾险而至,夫犯隘..退则刎颈,进不敢拒敌,其故何也?势不便,地不利也。势便地利则民自..自退。所谓善者战,便势利地者也。带甲数十万,民有余粮弗得食也,有余..居兵多而用兵少也,居者有余而用者不足。带甲数十万,千千而出,千千而□之..万万以遗我。所谓善战者,善翦断之,如□会捝者也。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则锱[ 铢] 而有余。不能分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倍而不足。众者胜乎?则投算而战耳。富者胜乎?则量粟而战耳。兵利甲坚者胜乎?则胜易知矣。故富未居安也,贫未居危也;众未居胜也,少[ 未居败也] 。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故明主、知道之将必先□,可有功于未战之前,故不失;可有之功于已战之后,故兵出而有功,入而不伤,则明于兵者也。(以下为散简)..焉。为人客则先人作....兵曰:主人逆客于境,....客好事则....使劳,三军之士可使毕失其志,则胜可得而据也。是以按左抶右,右败而左弗能救;按右扶左,左败而右弗能救。是以兵坐而不起,避而不用,近者少而不足用,远者疏而不能..
用兵作战有客军和主军的分别。处于进攻地位的客军兵力必须比对方多,而处于守势的主军兵力较少。当客军兵力是主军兵力的一倍,主军兵力只有客军一半时,可以交战。..客军当然是在主军之后进入阵地的。主军则已占据有利地形,严阵以待客军了。而客军要攻破关隘,越过险阻,才能到达交战地点。进攻关隘..后退就等于自杀,不敢前进抗拒放军,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形势不利,地形不好。当形势有利,地形有利时,士兵自然会..通常所说的善于用兵的人,就是会利用形势和地利的人。带领数十万大军,哪怕百姓有余粮也不可能保证供给,..养兵时觉得多,而用兵时却觉得少,养兵有余而用兵时兵力又不足。有军兵数十万,成千成千地出征,..善于用兵作战的将领,必定善于分割截断放军,就像..而会解脱的人一样。能分散敌军兵力,善于抑制敌军兵力的将领,哪怕自己的兵力非常少,他用起来也会觉得有富余,而不会分散敌军兵力,不能抑制敌军兵力的将领,即使自己的兵力数涪于敌军,他仍然觉得不够用。兵多就能取胜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用筹签算算双方的兵力就可知战争的结果了。富足就能取胜吗?那么量量双方的粮食就可以知道战争的结果了。兵器锐利,铠甲坚固就能取胜吗?那么胜负就很容易预先知道了。所以说,国家富足,不一定就安全,国家贫穷,不一定就有危险;兵多不一定就能取胜,兵少也不一定就会失败。决定胜败与安危的关键在于掌握用兵的规律。敌军兵多,可以使敌军分散而不能相互救援,使敌军..虽然铠甲坚固,兵器锐利,却不能发挥威力,军兵勇敢却不能保卫他们的将领,这就是掌握了致胜的途径了。所以说,英明的君王和懂得用兵规律的将领必定事先..交战之前就有把握取胜,这样的君王和将领就能万无一失;而在交战之中能取胜,出兵之后能建功立业,退兵之时不受损伤的将领,那就只能算是明白用兵的人而已。(中间三行散简文字残缺,无法译出)..使敌军疲劳,就可以便放军全军将士完全丧失斗志,那么,就有战胜敌军的把握了。所以钳制敌军左翼而攻击敌军右翼,就是要使其右翼失败时,左翼不能救援;钳制敌军右翼而攻击其左翼的战法,也是要使得放军左翼失败时右翼不能相救。这样作战,就是要使得敌军只能坐而待毙,不敢主动出去,只敢远避而不敢交锋,造成敌军近处兵力少,不够用,远处的兵力分散,不能支援,..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清史稿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荀子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