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韬·练士
武王问太公曰:“练士之道奈何?”
武王问太公说:“选编士卒的方法应是什么呢?”
太公曰:“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陈之士;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锐之士;有披距、伸钩、强梁多力、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逾高绝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有王臣失势欲复见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赘婿人虏欲掩迹扬名者,聚为一卒,名曰励钝之士,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与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敢死之士;有贫穷愤怒欲快其志者,聚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负重致远者,聚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此军之服习,不可不察也。”
太公答道:“把军队中勇气超人、不怕死伤的人编为一队,叫冒刃之士;把锐气旺盛、强壮凶猛的人,编为一队,叫陷阵之士;把体态奇异,善用长剑,步履稳健、动作整齐的,编为一队,叫勇锐之士;把臂力过人能拉直铁钩、强壮有力能冲人敌阵捣毁敌人金鼓、撕折敌人旗帜的人,编为一队,叫勇力之士;把能翻越高山,行走远路、轻足善走的人,编为一队,叫寇兵之士;把曾经是贵族大臣而已失势而想重建功勋的人,编为一队,叫死斗之士;把阵亡将帅的子弟,急于为自己父兄报仇的人,编为一队,叫敢死之士;把曾人赘为婿和当过敌人俘虏,要求扬名遮丑的人,编为一队,叫做励钝之士;把因自己贫穷而愤怒不满,要求立功受赏而达到富足心愿的人,编为一队,叫必死之士;把免罪刑徒,要掩盖自己耻辱的人,编为一队,叫幸用之士;把才技胜人,能任重致远的人,编为一队,叫待命之士。这就是选编士卒的方法,不能不仔细考察。”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