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好生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公曰:“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公曰:“其大何乎?”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从前舜戴的是什么帽子啊?”孔子不回答。鲁哀公说:“我向您请教问题,你却不说话,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因为您问问题不先问重要的,所以我正在思考怎样回答。”鲁哀公说:“什么样的问题是重要的呢?”
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无他,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
孔子说:“舜作为一国之君,他为政时爱惜生灵,厌恶杀戮;他任命官职时选用贤能之人,替换没有德行的人。他的德行犹如天地一样,广阔却清净无欲;他的教化犹如四季一样,遵循一定规律而又使万物改变。所以,天下都顺从了他的教化,甚至在动植物之中都得以遍及。凤凰翔集,麒麟纷纷到来,鸟兽顺从他的德行。这其中没有其他缘故,是因为他爱惜生灵。您舍弃提问这样的治国之道,而问舜所戴的帽子,所以我回答得缓慢。”
虞、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之。”
虞国和芮国为了争田而打官司,打了几年也没结果,他们就相互说:“西伯是一位仁人,我们何不到他那里让他给评判呢?”
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虞、芮之君曰:“嘻!吾侪小人也,不可以入君子之朝。”遂自相与而退,咸以所争之田为闲田矣。
他们进入西伯侯的领地后,看到耕田的人互相谦让田地的边界,走在路上的人在相互让道。进入城邑后,看到男女分道而行,老年人没有提着重东西的。进入西伯的朝廷后,士谦让着让他人做大夫,大夫谦让着让他人做卿。虞国和芮国的国君说:“唉!我们真是小人啊!是不可以进入西伯这样的君子之国的。”于是,他们就一起远远地退让,都把所争的田作为闲田。
孔子曰:“以此观之,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
孔子说:“从这件事来看,文王治国的仁德,已经到达无以复加的程度了。不必下达命令,人们便会自动跟从,不用宣扬教化,人们就会自动听从。真是最高的境界啊。”
孔子曰:“君子三患: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君子有五耻: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耻之。”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担心:没有听到时,担心听不到;听到以后,担心学不到;学了以后,担心不能实行。有德行而没有相应的言论,君子感到耻辱;有言论而没有行动,君子感到耻辱;既得到了而又失去,君子感到耻辱;土地有余而百姓却不富足,君子感到耻辱;大家的任务相同而别人的功劳比自己多一倍,君子感到耻辱。”
鲁人有独处室者,邻之釐妇亦独处一室。夜,暴雨至,釐妇室坏,趋而托焉。鲁人闭户而不纳。釐妇自牖与之言:“何不仁而不纳我乎?”鲁人曰:“吾闻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纳尔也。”妇人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鲁人曰:“柳下惠则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有一位鲁国人独自在家,邻居的一位寡妇也是独居。一天夜里,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坏了,她跑到鲁国人门口,希望能进去避风雨。鲁人闭门不让她进去。寡妇在窗外对鲁人说:“你为何这样没有仁心而不让我进去呢?”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处一室。现在你年龄不大,我年龄也不大,因此不敢让你进来。”寡妇说:“你为何不能像柳下惠那样呢?爱抚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子,国人不认为他是淫乱。”鲁人说:“柳下惠那样做可以,我却不可以。我将以我的不可以,学柳下惠的可以。”
孔子闻之曰:“善哉!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此者。期于至善而不袭其为,可谓智乎!”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好啊!想学柳下惠的人,没有像他这样做得好的。期望做得最好而又不沿袭别人,可称得上是智者了。”
- 推荐作品:
- 子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