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食用门
酒
广右无酒禁,公私皆有美酝,以帅司瑞露为冠,风味蕴藉,似备道全美之君子,声震湖广。此酒本出贺州,今临贺酒乃远不逮。诸郡酒皆无足称,昭州酒颇能醉人,闻其造酒时,采曼陁罗花,置之瓮面,使酒收其毒气,此何理耶?宾、横之间,有古辣墟,山出藤药,而水亦宜酿,故酒色微红,虽以行烈日中数日,其色味宛然。若醇厚,则不足也。诸郡富民多酿老酒,可经十年,其色探沉赤黑,而味不坏。诸处道旁率沽白酒,在静江尤盛,行人以十四钱买一大白及豆腐羹,谓之豆腐酒。静江所以能造铅粉者,以糟丘之富也。
茶
静江府修仁县产茶,土人制为方銙。方二寸许而差厚,有“供神仙”三字者,上也;方五六寸而差薄者,次也;大而粗且薄者,下矣。修仁其名乃甚彰。煮而饮之,其色惨黑,其味严重,能愈头风。古县亦产茶,味与修仁不殊。
食槟榔
自福建下四川与广东、西路,皆食槟榔者。客至不设茶,惟以槟榔为礼。其法,斫而瓜分之,水调蚬灰一铢许于蒌叶上,裹槟榔咀嚼,先吐赤水一口,而后啖其余汁。少焉,面脸潮红,故诗人有“醉槟榔”之句。无蚬灰处,只用石灰;无蒌叶处,只用蒌藤。广州又加丁香、桂花、三赖子诸香药,谓之香药槟榔。唯广州为甚,不以贫富、长幼、男女,自朝至暮,宁不食饭,唯嗜槟榔。富者以银为盘置之,贫者以锡为之。昼则就盘更啖,夜则置盘枕旁,觉即啖之。中下细民,一日费槟榔钱百余。有嘲广人曰:“路上行人口似羊。”言以蒌叶杂咀,终日噍饲也,曲尽啖槟榔之状矣。每逢人则黑齿朱唇;数人聚会,则朱殷遍地,实可厌恶。客次士夫,常以奁自随,制如银铤,中分为三:一以盛蒌,一盛蚬灰,一则槟榔。交址使者亦食之。询之于人:“何为酷嗜如此?”答曰:“辟瘴,下气,消食。食久,顷刻不可无之,无则口舌无味,气乃秽浊。”尝与一医论其故,曰:“槟榔能降气,亦能耗气。肺为气府,居膈上,为华盖以掩腹中之秽。久食槟榔,则肺缩不能掩,故秽气升闻于辅颊之间,常欲啖槟榔以降气。实无益于瘴,彼病瘴纷然,非不食槟榔也。”
老鲊
南人以鱼为鲊,有十年不坏者。其法以及盐面杂渍,盛之以瓮,瓮口周为水池,覆之以碗,封之以水,水耗则续。如是,故不透风。鲊数年生白花,似损坏者。凡亲戚赠遗,悉用酒鲊,唯以老鲊为至爱。
异味
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间异味,有好有丑。山有鳖名{(孛+丸)/虫},竹有鼠名,鸧鹳之足,腊而煮之。鲟鱼之唇,活而脔之,谓之鱼魂。此其至珍者也。至于遇蛇必捕,不问短长;遇鼠必执,不别小大;蝙蝠之可恶;蛤蚧之可畏;蝗虫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虫之秽,悉炒而食之。蝗虫之卵,天蟒之翼,悉鲊而食之。此与甘带嗜荐何异哉!甚者则煮羊胃,混不洁以为羹,名曰青羹,以试宾客之心。客能忍食则大喜,不食则以为多猜,抑不知宾主之间,果谁猜耶?顾乃鲊莺哥而腊孔雀矣!
斋素
钦人亲死,不食鱼肉而食螃蟹、车螯、蚝、螺之属,谓之斋素,以其无血也。海南黎人,亲死,不食粥饭,唯饮酒食生牛肉,以为至孝在是。
买水沽水
钦人始死,孝子披发,顶竹笠,携瓶瓮,持纸钱,往水滨号恸,掷钱于水而汲归浴尸,谓之买水。否则邻里以为不孝。今钦人食用,以钱易水,以充庖厨,谓之沽水者,避凶名也。邕州溪峒,则男女群浴于川,号泣而归。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左传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园冶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