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白沙学案下·长史林缉熙先生光
林光字缉熙,东莞人。成化乙酉举人。己丑会试入京,见白沙於神乐观,语大契,从归江门,筑室深山,往来问学者二十年。白沙称“其所见甚是超脱,甚是完全。盖自李大厓而外,无有过之者”。尝言:“所谓闻道者,在自得耳。读尽天下书,说尽天下理,无自得入头处,终是闲也。”甲辰复出会试,中乙榜,授平湖教谕。历兖州、严州府学教授,国子博士,襄府左长史。致仕。年八十一卒。
初,先生依白沙,不欲仕。晚以贫就平湖谕。十年官满来归,母氏无恙。再如京师,将求近地养亲,未及陈情,遂转兖州。於是奏请改地,冢宰不许。未及一年,而母氏卒。白沙责其“因升斗之禄以求便养,无难处者,特於语默进退斟酌早晚之宜不能自决,遂贻此悔,胸中不皎洁磊落也”。又言:“定山为窘所逼,无如之何,走去平湖,商量几日求活,一齐误了也。”然则平湖之出,亦白沙之所不许,况兖州乎?其许之也太过,故其责之也甚切耳。
记白沙语
先生初筑阳春台,日坐其中,用功或过,几致心病。后悟其非,且曰:“戒慎与恐惧,斯言未云偏。后儒不省事,差失毫釐间。”盖验其弊而发也。
曾论明道论学数语精要,前儒谓其太广难入,叹曰:“谁家绣出鸳鸯谱,不把金针度与人。”
先生教人,其初必令静坐,以养其善端。尝曰:“人所以学者,欲闻道也,求之书籍而弗得,则求之吾心可也,恶累於外哉!此事定要觑破,若觑不破,虽日从事於学,亦为人耳。斯理识得为己者信之,诗文末习,著述等路头,一齐塞断,一齐扫去,毋令半点芥蔕於胸中,然后善端可养,静可能也。始终一境,勿助勿忘,气象将日佳,造诣将日深,所谓至近而神,百姓日用而不知者,自此迸出面目来也。”
- 推荐作品:
- 史
- 礼记
- 仪礼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