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齐一·靖郭君善齐貌辨
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因此门客们都讨厌他。有个叫士尉的人曾为此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士尉辞别离去。后来孟尝君田文也在暗中劝说驱逐齐貌君,没想到田婴却大发脾气说:“即使将来有人铲除我的家族,捣毁我的家业,只要能对齐貌辨有好处,我也宁可让他去做!”从那以后田婴就给齐貌辨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为他驾车,朝夕侍候。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由田婴的异母兄宣王即位。田婴跟宣王合不来,于是就离开首都到自己的封士薛地来住,齐貌辨也跟他一同到了薛城。没多久,齐貌辨决定辞别田婴,请求回到齐国去见宣王,这时田婴就说:“君王既然很讨厌我田婴,你去见他,必定会被其所杀!”齐貌辨说:“臣根本就不想活,所以臣一定要去。”田婴也无法阻止,于是齐貌辨就去见宣王。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
齐貌辨到了齐国首都临淄,宣王很早就知道他来,他满心怒气地等着齐貌辨。齐貌辨拜见宣王后,宣王首先问他说:“你是靖郭君手下的宠臣,靖郭君是不是一切都听你的呢?齐貌辨回答说:“臣是靖郭君的宠臣并不错,但要说靖郭君什么都听臣的那倒未必。大王还是太子时,臣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长相不仁,下巴太大,看起来好像一头猪。让这种人当国王,施政必然违背正道,所以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之子效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臣说:‘不可以这样做,我不忍心这样做。’假如靖郭君什么都听我的,那么靖郭君也不会遭受今天这样的迫害,此其一。当靖君到了薛城,楚相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现在即使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向先王如何交待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他又不肯听从我的建议。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脸色也变了,说:“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谨遵王命。”
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靖郭君穿戴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帽子,佩带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就开始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表示辞谢,后来推辞不掉才接受了。七天以后,又以有病为名坚决要求辞职,一开始还是不被批准,三天之后齐宣王才批准他辞职。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此时此刻,应该明白靖郭君有知人之明啊!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议那个人,他也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这也就是齐貌辨之所以置生死于度外、乐于解忧患、急于救人危难的原因。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周礼
- 仪礼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