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诛戮诸臣
卷二十二 崇祯十七年甲申(续)
诛戮诸臣
朱绳臣
朱绳臣,字心翼,怀远人。世爵成国公。贼至献门,时守齐化门也。二十一日,与陈演劝进不得入。世臣中之最逆者,吴镇兵临,贼欲迎敌,恐其有变诛之。初上未崩时,谕阁札托纯臣辅太子。阁中未及宣,自成因此有疑纯臣,立命诛之,籍其家。
徐允祯
徐允祯,字中元,世爵定国公。与成国同诛。昔建文之难,其祖以献门获爵,今始食其报云。他元勋戚畹罕其全者,不能尽录。
陈演
陈演,四川成都井研人,天启壬戌进士,官大学士。既罢官,以多藏不能出都。先是,演责治一仆,仆恨之,遂出首于贼,言主家甚富。即如某处有银四万八千两,珠亦盈斗,贼兵如言往,掘果如数。因是垂涎不已。受刑最惨,伪相牛金星以二铁素贯其左右手,所至牵以自随,步稍迟,皮鞭乱下,身无完肤,竟诛死。先是二月,演乞休,上许之,赐金币,始上忧秦寇,演谓无足虑。至是不自安求去。然挟重赀,知都外寇盗充斥,迟迟久之,遂及于难。或云献银三万两、金三千两,珠三斗。
余昔见樵史云:贼入京,演语所知曰:吾昨梦于山上骑龙而飞,返顾无尾,客以谄言贺,之演颇喜。有妄志,末几遂罗祸。
魏藻德
魏藻德,顺天涿州籍,应天上元人。崇祯庚辰状元,官大学士。贼点名曰,藻德首向自成叩头求用。自成旁揖之,藻德请试题。自成有所命,藻德听之不真,而又不敢再请,望遽而起。一日殿上唱名,急呼魏藻德来见,欲为周延儒等报仇。三呼藻德不应,即命速拏。少顷,绳系至,命送伪刑官拷打。刘宗敏责以首辅致乱。魏藻德曰:臣本书生不谙政事,又兼先帝无道,遂至于此。宗敏怒曰:汝以书生擢状元,不三年为宰相,崇祯有何负汝,诋为无道。呼左右批其颊。夹二夹,追出银一万七千两。其妻拶二次,子亦二夹。国变录云:与演等同诛,或云自勒死,又云饮水一大碗死。甲乙史云:四月初二,魏藻德被夹,五日不释而死。后逮其子,云无错置,即斩之。
予观藻德之对宗敏,宗敏之责藻德,与晋之王衍、石勒酢肖,小人贼渠,千古一辙。
大事记云:藻德首向自成叩头,言罪臣某参谒。臣三载新进书生,叨任宰辅,大明主不听臣言,以有今日。自成旁揖之。夫藻德庚辰状元,癸未五月入相,荣贵极矣,无道之言,虽丧心病狂,恐不忍出之口也。
邱瑜
邱瑜,号鞠怀,宜城人。天启乙丑进士。历官至礼部左侍郎,为东阁大学士。甲申三月,贼逼京师,十八夜集议朝房,漏四下回寓。呼其子之敦曰:事急矣,汝自为计,吾将从事于奉先殿。敦请故,公曰:今日召对,帝言大家在奉先殿完事。因觅黄绢一方袖之,黎明入朝,见宫人狂出,询驾不知所在,而贼马已过城矣。公走铁匠胡同,遇友人胡季宣延之入,欲自缢,不得隙。日午之敦至,公曰:吾死矣,我不过做几篇文字,得高第,食厚禄,世乱既不能匡,君危又不能救,是天地间罪人,死后当露置平子门外,以为人臣尸位素餐者戒。不必归葬也。敦悲泣,公曰:勿泣,人生百年亦死,若得其正,死犹生也。语云:寒疾不汗,五日而死。设去年染疫不死乎?汝当读书,读书以明道,要识纲常两字,如汝弟从贼偷生,非吾子也。盖公次子之陶,于壬午为曹贼罗汝才所获,羁之营中,后又归闯,寻以自成出,与孙传庭迎敌,之陶窃其令箭以逃,竟穿营走出,将渡黄河,盘获,见闯、陶骂不绝声,贼怒剐之。时贼屯河南嵩县事,公尚不知,故责其偷生云。寻命敦别去,欲俟静夜投缳。抵暮,长班引贼入胡室,执公行,道遇敦,公袖出绝命词一纸授之。前有诗云:百岁春光强半过,劻时力短愧鸣珂。诗书万卷多无用,惟有先贤正气歌。后云天崩地坼,我辈读书明道,岂能苟且求活。一月纶扉,廿年玉署。虽事柄不由己操,而大义安可不立。毕命投缳,畅然无憾,吾儿勉旃忠孝,勿为过伤。长途孤衬,势难自达,到处青山,可埋吾骨,何必故乡等语。是夜,贼拥至窝铺,用两贼帮宿,公欲求死不得,寻执见刘宗敏,逼勒助饷,百方毒辱,贼押归寓,乘间服冰片而死。子之敦纯孝有闻,今流寓湖州。
忠逆史云:邱瑜,湖广襄阳府宜城人,公道单注夹死。北游纪略注自尽,面各单又言与陈演等同日被害,故注诛戮大臣内,而编年则云自缢死。
贼既窃踞,一时诸臣尽节,稍不决烈,即被其拘执于朝,极刑搒掠。迫胁献金,虽多寡不同,俱不免有献,献不满意,仍复受刑,受刑过,遂求自尽。至此亦已晚矣。与其辱身而死,何如身死而不辱,且兼得令名也。然而议之甚易,为之实难,人臣到此,不论后先,总之一死,则不失为君子。
论曰:世之訾邱公者,以其迟死被刑耳。惟是遗笔在未执之前,被执即城破之日,与事愿违,尤当曲谅。若邱公者,余谓纵不得与吴桥比烈,较之井研、通州辈,似难同日而语,而世顾苛求之何与!
懒道人善观气色
崇祯末,京师有懒道人,每在东直门关王庙,行止无定,不言姓氏,善观气色,吉凶立验。锦衣卫指挥张同方,甚敬信之。二月中延饮,与之奕,因谈祸福,时京师宴然,忽劝同方家挈南行。同方曰:再二年即理刑矣,奈何去之。道人曰:理刑未必,受刑是实。同方犹豫不决。又一月,道人来辞:同方曰:老师云小子吉凶若何?道人指飞鸦示曰:汝观此鸦,堕下立死。同方曰:此不祥兆也。我得免否。道人曰:四方八面,俱是罗网,贫道前言不信,今救不得,遂往东直门外,飘然而去。同方止忧在朝犯事,遂于卫堂告病乞假,及城陷,同方与武职二百余人,悉斩于中吉门外。道人之言始验。其时又有知一禅师,别载于吴易事内,兹不录。
附记
蔡生,福建人,善天文。崇祯初年在京师语无锡进士唐孟津曰:甲午年有变,时不信,至是验。
刑辱诸臣(官衔列下,别于死难诸臣也。若死难者,先书官爵而后书名)
冉兴让
冉兴让,字心淳,直隶虹县人。驸马,官少师,夹死。
刘岱
刘岱,字林冈,河南陕州人。官少傅左都督,夹死。
冉孔悦
冉孔悦,字师圣,北直蠡县人。官都督,夹死。
骆养性
骆养性,字太和,系湖广永州籍,顺天大兴人。世袭都指挥使。养性官金吾,坐赃数万,弟养心、养志,皆受酷刑。
张国纪
张国纪,字宪章,河南祥符人。天启皇后父也。官上柱国少傅。云鹤服色,太康伯。父子俱夹死,籍没。
周鉴
周鉴,字明原,官都督,加太子太师,国丈嘉定伯奎之子,素有弱疾,以夹死。弟铉,字文器,指挥佥事都督同知,一夹仅存。又奎侄铭,字新盘,指挥佥事都督同知,削发遁,被获,亦受夹。奎甥嗣于奎,名铎,一夹献银六百两,俱不死。时奎房产积蓄,尽为贼有,空手出门,尚疑诸子私殖,不免敲朴。如此勋戚,无不受刑,特志周氏一门,以例其余。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