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列传三
王周,魏州人。少勇健,从军事唐庄宗、明宗,稍迁裨校,以战功累历郡守。 晋天福初,范延光叛于魏州,周从杨光远攻降之,安重荣以镇州叛,从杜重威讨平 之,以功授贝州节度使。岁余,移镇泾州。先是,前帅张彦泽在任苛虐,部民逃者 五千余户,及下车,革前弊二十余事,逃民归复,赐诏褒美。后历邓、陕二镇。阳 城之役,周时为定州节度使,大军往来,供馈无阙,未几,迁镇州节度使。周禀性 宽惠,人庶便之。开运末,杜重威降于契丹,引契丹主临城谕之。周泣曰:“受国 重恩,不能死战,而以兵降,何面南行见人主与士大夫乎?”乃痛饮欲引决,家人 止之。事不获已,乃见契丹主,授邓州节度使、检校太师。高祖定天下,移镇徐州, 加同平章事。乾祐元年二月,以疾卒于镇,辍视朝二日,赠中书令。周性宽恕,不 忤物情。初刺信都,州城西桥败,覆民租车,周曰:“桥梁不饬,刺史之过也。” 乃还其所沈粟,出私财以修之,民庶悦焉。
王周,魏州人。小时勇敢雄健,参加军队跟从后唐庄宗、明宗,逐渐迁升为裨校,因战功多次历任郡守。后晋天福初年,范延光在魏州反叛,王周跟从杨光远进攻并降伏了他。安重荣在镇州反叛,王周又跟随杜重威攻讨平定了他。因功授与贝州节度使,一年多后,调任镇守泾州。在这以前,前任贝州统帅张彦泽在任上苛刻暴虐,属下逃亡的人民有五千多户。王周一上任,革除前任弊端二十多种,逃亡的人民又回来了,高祖赐诏予以褒扬赞美。后来历任邓州、陕州官职。在阳城战役中,王周当时担任定州节度使,晋朝大军来往经过,王周供应馈送没有中断缺失,不久,调任镇州节度使。王周禀性宽厚仁惠,平民百姓都熟悉了解他。晋少帝开运末年,杜重威投降契丹,带来契丹国主到城下逼降他。王周哭着说“:我受晋朝的大恩大德,不能拼死相战,而领兵投降,有什么脸面再去南方见皇上与士大夫呀?”于是大量饮酒后想自杀,家里人阻止他,事情不得了结,于是被迫投降,拜见契丹国主,被授予邓州节度使、检校太师。汉高祖平定天下,王周调往镇守徐州,加封同平章事。乾皊元年(948)二月,因病死于任上,高祖中断上朝两天,追赠王周为中书令。王周性情宽宏,不违背事物的本性规律。刚任信都刺史时,州城西边桥梁断毁,翻了老百姓交送租粮的车子。王周说“:桥梁不加修固,是刺史的过失呀。”于是赔偿百姓沉于河底的粮食,自己出钱来修复桥梁,平民百姓都高兴。
刘审交,字求益,幽州文安人也。祖海,父师遂。审交少读书,尤精吏道,起 家署北平主簿,转兴唐令,本府召补牙职。刘守光之僭号,伪署兵部尚书,燕亡, 归于太原。庄宗知之,用为诸府从事。同光初,赵德钧镇幽州,朝廷以内官马绍宏 为北面转运使,辟审交为判官。王都据定州叛,朝廷命王晏球进讨,以审交为转运 供军使,王都平,以劳授辽州刺史。明年,复为北面供军转运使,改磁州刺史,以 母年高,去官就养。及丁内艰,毁瘠过礼,服阕,不出累年。晋高祖践阼,范延光 以魏州叛,命杨光远以总兵讨之,复召审交为供馈使。鄴中平,命审交为三司使, 授右卫大将军。六年夏,出为陈州防御使,岁余,移襄州防御使。审交治襄、汉, 抚绥有术,民庶怀之。青州杨光远平,降平卢军为防御州,复用审交为防御使,累 官至检校太傅。时用军之后,审交矜恤抚理,凋弊复苏。契丹破晋,审交以代归, 萧翰在都,复用为三司使。翰归审,李从益在汴州,召高行周、武行德将委以军事, 皆不受命。寻闻高祖起义于太原,史宏肇在泽潞,都人大惧。时有燕军千人守捉诸 门,李从益母王淑妃询于文武臣僚曰:“予子母在洛,孤危自处,一旦为萧翰所逼, 致令及此。但遣人迎请太原,勿以予子母为事。”或曰:“收拾诸处守营兵士与燕 军,足以把城,以俟河北救应可也。”妃曰:“非谋也,我子母亡国之余,安敢与 人争天下!”众议籍籍,犹以把城为词。审交曰:“余燕人也,今城有燕军,固合 为燕谋,然事机有所不可。此城经敌军破除之后,民力空匮,余众幸存,若更谋之 不臧,闭门拒守,一月之内,无复遗类。诸君勿言,宜从太妃处分。”繇是从益遣 使往太原贡奉。高祖至汴,罢使归班。隐帝嗣位,用为汝州防御使。汝为近辅,号 为难治,审交尽去烦弊,无扰于民,百姓歌之。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