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二百七十
儒林四
○孔荫植
孔荫植,字对寰,孔子六十五代孙,世居曲阜。明天启初,袭封衍圣公。清顺治元年,世祖定鼎京师,山东巡抚方大猷疏言开国之初,首宜尊崇先圣。下礼部议,衍圣公爵及其官属,悉循明旧制。荫植朝京师,遣官迎劳。入朝,班列大学士上,赐宴,恩礼有加。四年,卒,遣山东布政使致祭。子兴燮袭。
兴燮,字起吕。时年十三,生母陶抚以成立。稍长,事母甚孝,凝重有器识。饬庙庭,修礼乐,诸废悉举。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六年,卒。子毓圻袭。
毓圻,字钟在。方幼,年十一,朝京师。圣祖召见瀛台,礼度如成人,奏对称旨。越二年,上幸学,召毓圻陪祀,太皇太后召入见,赐坐,问家世,具以对,赐茶及克食。辞出,命内臣送至宫门外,传谕从官善辅翼之。上御殿,毓圻从诸大臣朝参,及退,命自御道行,逡巡辞,上敦谕之,乃趋出。加太子少师。二十三年,上东巡,释奠孔子庙,留曲柄黄盖。谒林,周览遗迹,每事问,毓圻谨以对。因请扩林地,置守卫,除租赋,设百户,官秩视卫守备,皆许之。毓圻辑幸鲁盛典以进,复奏请重修孔子庙,白巡抚及河道总督,免县人河工应役。雍正元年,世宗命追封先圣五代王爵。十月,毓圻诣阙谢,疾作,上命医诊视,赐参饵。十一月,卒於京师,上遣内大臣奠茶酒。丧归,命皇三子及庄亲王允禄临奠,行人护行,赐葬,谥恭悫。毓圻工书,爱兰,自号曰兰堂。子传铎袭。
传铎,字振路。康熙间赐二品冠服,袭爵后一年,世宗幸学,召传铎陪祀。传铎老,病足,命其子继溥代行礼。六月,孔子庙灾,传铎用明弘治间故事,率族人素服三日哭,疏引咎,上遣侍郎王景曾祭告。并传旨慰问。寻发帑重建,命侍郎留保会巡抚岳濬、前巡抚陈世倌庀工役,而以传铎董其事。诏询传铎,有当增设者言无隐。因请增设乐器库直房,上许之。八年,庙成。九年,上命修孔林,仍与世倌监理,疾作乞休,上允之。子继濩前卒,命以孙广棨袭。十年,孔林工竟,复开馆辑阙里盛典。十三年,卒,赐祭葬。传铎工诗词,有集。
广棨,字京立。雍正初,授二品冠服,袭爵。以孔林工竟,率族人诣阙谢。上御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召入对,命坐赐茶,谕曰:“汝为先圣后,当存圣贤心,行圣贤事,秉礼守义,以骄奢为戒。汝年方少,尤宜勤学读书,敦品励行,与汝族人相劝戒,相砥砺,为端人正士。”广棨顿首谢。赐松花江石砚及锦币,赐宴,遣归。十三年,世宗崩,入临。高宗复召入对,以覃恩赠父继濩如其爵。乾隆三年,上幸学,召广棨陪祀。献亲耕耤田颂、视学大礼庆成赋。四年,朝京师,祝上万寿。会举经筵,令侍班,因奏请著为令。六年,疏劾曲阜知县毓琚不职,毓琚亦讦广棨居乡不法,下巡抚按治,上原广棨而谴毓琚。八年,卒。子昭焕袭。
昭焕,字显明,十三年正月,上东巡,释奠孔子庙,御诗礼堂。昭焕方幼,命其族人举人继汾等进讲。是日并谒林,还,复留曲柄黄盖。赐昭焕宴,赉书籍、文绮、貂币,官继汾中书,族人有官者皆进秩。亲制孔子庙碑,勒石大成门外。二十一年,昭焕疏言:“皇庄户丁蒙恩免役,历来地方官额外杂派,每事调剂非易,请酌留五十户,馀改归民籍,交地方官编审应役。”上谕曰:“昭焕疏言皇庄,此必沿前代旧习,然亦止应称官庄。子不云乎:‘甚矣由之行诈,无臣而为有臣。’昭焕可谓不能读其祖书矣。此时丁银已停徵,地方官安得更令百姓应役?且取役何事?若为朕东巡修道,则皆发帑雇役,初未累百姓。朕展谒先师,衍圣公督令庙户除道清产,理所应尔,岂当转庇庙户,并发帑雇役亦不肯应耶?”下吏议,当夺爵,上命宽之。以昭焕年少,归咎继汾及其兄继涑,皆谴黜。三月,上东巡,释奠孔子庙,谒林。二十二年,上奉皇太后东巡释奠。三十六年,复东巡释奠。既还京师,出内府所藏周铜器木鼎、亚尊、牺尊、伯彝、册卣、蟠夔敦、宝簠、夔凤豆、饕餮甗、四足鬲,凡十事,置庙庭。四十一年,两金川平。三月,复奉皇太后东巡释奠,告成功。次日,谒林。四十八年,昭焕卒,子宪培袭。
宪培,字养元。乾隆五十九年,卒。子庆镕袭。
庆镕,字陶甫。道光二十一年,卒。子繁灏袭。
繁灏,字文渊。同治二年,卒,谥端恪。子祥珂袭。
祥珂,字觐堂。光绪三年,卒,谥庄悫。子令贻袭。
令贻,字穀孙。国变后,袭爵,奉祀如故。
当唐末五季,以文宣公兼曲阜令。宋用孔氏支子,明至清初因之。自毓琚与广棨互讦坐罢官,廷议以衍圣公咨送易涉私,孔氏子领乡县,所隶皆亲属,审断亦未能悉公,拟更前例。御史卫廷璞疏言宜仍旧贯,鸿胪寺卿林令旭又请以衢州孔氏子孙为曲阜知县,下廷臣议,用廷璞言,仍令衍圣公咨送,巡抚考试题补。后十馀年,巡抚白锺山奏请改题缺。上谕曰:“阙里毓圣之乡,唐、宋以来,率以圣裔领县事。大宗主鬯,爵列上公。而知县以民事为职,奉法令,则以裁制伤恩;厚族党,则以偏私废事;非古易地而官之道,当如锺山议。仍别设世袭六品官,选孔氏子充补。”
明制,五经博士,孔氏南宗一,奉衢州孔子庙祀;北宗一人,奉述圣祀。颜氏复圣后,曾氏宗圣后,孟氏亚圣后,仲氏子路后,各一人。道州周氏元公后,江宁、嵩县程氏皆正公后,洛阳邵氏康节后,建安、婺源朱氏皆文公后,各一人。清因之。又增设咸阳姬氏文王后,曲阜东野氏周公后,济宁闵氏子骞后,濬县端木氏子贡后,常熟言氏子游后,钜野卜氏子夏后,萧县颛孙氏子张后,菏泽、肥城两冉氏伯牛、仲弓后,肥城有氏有子后,邹平伏氏伏生后,孟县韩氏文公后,郿县张氏明公后,各一人。而程氏改纯公后一人。又崇关侯祀事,亦录其后,洛阳、解州、江陵各一人。明史衍圣公附儒林传后,今仿其例,并五经博士有增设者亦附焉。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正史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辽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三字经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