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八
◎诸王五
福恭王朱常洵,神宗第三子。开始,王皇后无子,王妃生下长子,即为光宗。朱常洵在其后出生,母亲郑贵妃最受神宗宠幸。神宗久久不立太子,朝中内外大臣怀疑郑贵妃谋立自己的儿子,便纷纷就此事上奏,尽管许多人相继被贬官放逐,但仍不断有上奏反对者。神宗为此十分苦恼。万历二十九年(1601)才立光宗为太子,而封朱常洵为福王,福王的结婚费用达三十万,营造洛阳的宫邸达二十八万,是平常规定的十倍。廷臣请求福王前往藩地,为此上奏数十上百次,均未获答复。直到四十二年,神宗才命他启程去藩地。
○世宗诸子
在此之前,海内兴盛,皇帝所派税使、矿使遍布天下,每月都有进奉,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堆积如山,其他搜括盈余数以亿万计。现在这些财宝大多用来资助朱常洵了。朱常洵临行出宫门时,神宗四次将他召回,嘱咐他三年入朝一次。并下诏赐其庄田四万顷。经有关官员力争,朱常洵也上奏推辞,才减去一半庄田。中州肥土不足,便选取山东、湖广之田加以补充。朱常洵又上奏请求得到已故大学士张居正被抄没的家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四川盐井专卖和茶税。伴读、承奉诸官,借管理庄田为名,乘车出入黄河南北、齐楚之间,所到之处都被他们扰得不得安宁。朱常洵又请求得到淮盐一千三百引,在洛阳设店与百姓进行交易。宦官到淮、扬供盐,他们从中侵吞,动辄就要求数倍之盐。而中州以前食用的是河东盐,因改食淮盐的缘故,凡非福王店铺所出食盐则禁止出售,河东盐引被阻止通行,边饷因此不足。廷臣请求改由河东供盐给福王,并且不再与百姓进行交易。这个建议未被采纳。神宗久居深宫,对群臣的奏章一律不予察看。唯独福王的使者记名于门籍,由中左门进出宫中,一日之内数次提出要求,早晨上奏,晚上即可得到满意的答复。四方奸人纷纷改名换姓,逃亡在外,探听风声,趋利若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万历年终之时。
哀冲太子载基 庄敬太子载 景王载圳 颍王载啇 戚王载沴 蓟王载〈土匮〉 均王载〈土夙〉
到崇祯帝时,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尊之以礼。朱常洵终日闭阁酌饮醇酒,所爱唯有妇女、歌舞。秦中流贼四起,河南也遭大旱、蝗灾,人们互相残食,民间一片杂乱,都说先帝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洛阳富于皇宫。经过洛阳的援兵喧嚷道“:王府有金钱百万,却让我们饿着肚子死于贼手。”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正住在家中,听说之后很害怕,便将其中利害关系告知朱常洵,而朱常洵并未放在心上。十三年冬(1640),李自成接连攻陷永宁、宜阳。第二年正月,参政王胤昌率军警戒防备,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也各自引兵而至。朱常洵把三将召入宫中,摆酒设宴,倍加礼待。数日之后,贼军大至,攻城。朱常洵拿出千金招募勇士,缒城而出,手持长矛冲入贼营,贼军才稍微退却。夜半时分,王绍禹的亲军从城上招呼贼军,互相谈笑,挥刀杀死防守城墙的士兵,焚烧城楼,打开北门引贼入城。朱常洵缒城而出,藏匿于迎恩寺。第二天,贼军跟踪而至将其捉拿,朱常洵就这样遇害。两名承奉伏尸而哭,贼军揪住他们,让他们离开。承奉挣扎着喊道:“福王已死,我们也不愿再活,只求一付棺木收容福王尸骨,我们就是粉身碎骨也无怨言。”贼军见他们这么有义气,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付桐棺,载于断车,两人就在旁边自缢而死。王妃邹氏及世子朱由崧逃往怀庆。贼军火烧王宫,大火持续三日,仍然不绝。此事传至朝廷,崇祯帝震动悲悼,辍朝三日,命河南官府为福王改殡。
穆宗诸子
崇祯十六年(1643)七月,朱由崧承袭封爵,崇祯帝亲自挑选宫中宝物玉带赏赐给他。第二年三月,京城失守,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氵芳都为躲避贼军来到淮安。四月,凤阳总督马士英等将朱由崧迎入南京。五月初三日,朱由崧称监国。授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及马士英均为大学士,马士英仍督办凤阳军务。十五日,朱由崧在南京自立为帝,伪号弘光。命史可法督师江北。召马士英入宫。将淮、扬、凤、庐分为四镇,命总兵官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分别统领。
宪怀太子翊釴 靖王翊铃 潞王翊镠
朱由崧愚钝懦弱,沉溺于酒色歌妓之中,凡事都委任马士英及马士英的党羽阮大铖,将他们提升至兵部尚书,巡阅江防。但这两人整日只知卖官鬻爵,报私仇。这些事情详见诸臣传记之中。不久,有一名叫王之明的人,诈称是庄烈帝的太子,被下狱。又有一妇人董氏,自称是朱由崧的妃子,也被下狱。于是朝中内外舆论哗然。第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在武昌举兵,以救太子诛马士英为名,顺流东下。阮大铖、黄得功等率军抵御。而我大清军队在这年五月初八日渡江。十日夜,朱由崧逃往太平,投靠黄得功军。十一日,马士英挟持朱由崧的母妃逃奔杭州。十二日,朱由崧逃至芜湖。十五日,大军到达南京城北,文武官员出城投降。二十五日,朱由崧被押至南京。九月初六日,押归京城。
神宗诸子
顺治三年(1646)八月,清朝大军攻取汀州,逮捕唐王朱聿键。于是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王化澄与旧臣吕大器等共推朱由榔为监国。其母妃王氏推辞道:“我儿不能胜任,你们还是另选能承担此任的人吧。”丁魁楚等态度更加坚决,便合谋将朱由榔迎于梧州。十月十四日,朱由榔在肇庆称监国,授丁魁楚、吕大器、瞿式耜为大学士,并分别授予其他人官职。这一月,大军攻取赣州,内侍王坤仓促之间尊奉朱由榔逃往梧州,瞿式耜等尽力相争,才回到肇庆。十一月,唐王之弟朱聿钅粤自闽经海路到粤。当时闽旧臣苏观生撤兵奔往广州,与布政使顾元镜、总兵官林察等谋立朱聿钅粤,伪号绍武,与朱由榔相抗衡。这一月朱由榔也自立于肇庆,伪号永历,并派遣兵部侍郎林佳鼎前去讨伐朱聿钅粤。恰逢大军由福建出发攻取广州,逮捕朱聿钅粤,苏观生自缢而死,祭酒梁朝钟、太仆卿霍子衡等全部死去,肇庆大为震惊,王坤又尊奉朱由榔逃至梧州。
邠王常溆 福王常洵 沅王常治 瑞王常浩 惠王常润 桂王常瀛
第二年二月,朱由榔由平乐、浔州逃往桂林。丁魁楚抛弃朱由榔,逃往岑溪,投降大军。不久,平乐失守,朱由榔十分恐慌。正逢武冈总兵官刘承胤率军到达全州,王坤请求奔赴全州。瞿式耜极力劝谏,朱由榔不予采纳。于是朱由榔命瞿式耜及总兵焦琏留守桂林,封陈邦传为思恩侯,驻昭平,然后自己则投靠刘承胤军中。三月,朱由榔封刘承胤为安国公,锦衣卫指挥马吉翔等为伯。刘承胤挟持朱由榔返回武冈,改名奉天府,政事均由他决定。
光宗诸子
这时,长沙、衡、永均已失守,湖广总督何腾蛟与侍郎严起恒逃往白牙市。六月,朱由榔派遣官员前去将何腾蛟召来,暗中命他除掉刘承胤,但因刘承胤势力很大,何腾蛟重返白牙市。大军由宝庆直趋武冈,马吉翔等挟持朱由榔逃往靖州,刘承胤则举城投降。朱由榔又逃奔柳州,经过古泥,总兵官侯性、太监庞天寿率水师前来迎接。当时正逢天雨、饥饿,而侯性对食宿准备十分充分。九月,土舍覃鸣珂作乱,在城中大肆抢掠,弓箭射到朱由榔的船上。在此之前,大军直趋桂林,焦琏拼力拒守,广州又出现紧急情况,大军往东而去,桂林才稍微安定下来。不久,湖南十三镇将郝永忠、卢鼎等都奔赴桂林,何腾蛟也到达,与瞿式耜商议给诸将划分地域,让他们各自防守。当时焦琏已收复阳朔、平乐,陈邦传收复浔州,然后合兵收复梧州,广西全省略定。十二月,朱由榔返回桂林。
简王由〈木学〉 齐王由楫 怀王田模 湘王由栩 惠王由橏
五年二月,大军到达灵川,郝永忠在兴安溃败,逃回桂林,挟持朱由榔逃往柳州。大军进攻桂林,瞿式耜、何腾蛟拼力抵抗。当时南昌金声桓等反叛,投降朱由榔。八月,朱由榔到达肇庆。六年春,大军攻下湘潭,何腾蛟死难。第二年,朱由榔逃至梧州。这年十二月,大军进入桂林,瞿式耜及总督张同敞死难。朱由榔获悉,十分害怕,从梧州逃奔南宁。当时孙可望已占据滇、黔,受封为秦王。八年三月,孙可望派兵前去保卫,杀死严起恒等人。
熹宗诸子
九年二月,孙可望将朱由榔迎入安隆所,改为安龙府。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榔感到日益困窘紧迫,他获悉李定国与孙可望之间有隔阂,便派使者密召李定国,率军来迎。马吉翔是孙可望的党羽,侦探得知此事,大学士吴贞毓以下十余人均被处死。此事详见《吴贞毓传》。二年后,李定国在新会战败,将要由安陆进入滇。孙可望十分担心,催促朱由榔移往贵阳靠近自己。朱由榔却故意延迟动身。李定国到后,于是尊奉朱由榔由安南卫奔往云南,住在孙可望的官署中,朱由榔封李定国为晋王。孙可望因为妻儿还留在滇,未敢有所行动。第二年,朱由榔将其妻儿送回黔,孙可望于是与李定国战于三岔。孙可望的部将白文选独自骑马投奔李定国军。孙可望战败,携妻带儿奔赴长沙投降了大军。
怀冲太子慈然 悼怀太子慈焴 献怀太子慈炅
十五年三月,大军兵分三路进入云南。李定国扼守鸡公背,截断贵州通道,其他将领防守七星关,在生界立营扎寨,牵制蜀军。大军兵出遵义,由水西攻取乌撒,守将弃关而逃,李定国连败于安陆,朱由榔逃往永昌。第二年正月三日,大军进入云南,朱由榔逃往腾越。李定国败于潞江,又逃至南甸。二十六日,抵达囊木河,此地属于缅甸境内。缅甸人勒令随从官员舍弃所有兵器,才开关放人,朱由榔一行到达蛮莫。二月,缅甸人派出四船前来迎接,随从官员自己找船,随行者六百四十余人,由陆路行走的有已故岷王之子以下九百余人,约定在缅甸会合。十八日到达井亘。黔国公沐天波等企图尊奉朱由榔逃往户、猎二河,没能成功。五月四日,缅甸人又派船前来迎接。第二天,从井亘出发,行走三日,到达阿瓦。阿瓦是缅甸酋长所居之城。又过了五日,到达赭..。而走陆路的人全被缅甸人掠去为奴,这些人大多自杀。唯有岷王之子等八十余人流入暹罗。缅甸人在赭..建造一草屋让朱由榔居住,并派兵予以防范。
庄烈帝诸子
十七年,李定国、白文选与缅甸人交战,索要其主,连败缅兵,缅甸始终不肯交出朱由榔。十八年五月,缅甸酋长之弟莽猛白代立为酋,哄骗朱由榔的随从官员渡河来订立盟约。他们到达之后,缅人却出兵围攻,杀死沐天波、马吉翔、王维恭、魏豹等四十二人,详情见《任国玺传》。仅朱由榔与其官属二十五人幸存。十二月,大军兵临缅境,白文选自木邦投降,李定国逃往景线,缅人将朱由榔父子送至军前。第二年四月,朱由榔死于云南。六月,李定国死,其子李嗣兴等投降。
太子慈烺 怀王慈烜 定王慈炯 永王慈照 悼灵王慈焕 悼怀王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何典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诗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