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影响
《白虎通义》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白虎通义》问世以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它是由皇帝亲自钦定的,内容又包罗万象,在政治、思想、伦理等各个方面,都为人们规定了行为规范。《白虎通义》用阴阳五行来普遍地具体地解释世界的一切事物,大者如三纲五常,小者如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现象,都可以用阴阳五行说去说明,不管如何牵强附会,如何荒唐,说者言之凿凿,听者深信不疑,使阴阳五行成了人们认识与解释世界的万能的金钥匙,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和定式,这对学术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桎梏。
《白虎通义》融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与谶纬迷信于一体,企图统一经学,建立神学经学,并将其奉为永恒的真理,要人们世代相沿,习之、诵之,不许怀疑和批判,这只是统治者一厢情愿的梦想,历史发展的事实告诉,经学一旦发展为神学,它的生命力也就接近枯竭了,这是《白虎通义》给的启示。从这个意义讲,《白虎通义》宣告了经学的衰落,是经学走向没落与衰败的标志。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智囊全集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