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二十九年
一、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
何言乎公在楚?正月以存君也。
二、夏五月,公至自楚。
三、庚午,卫侯衎卒。
四、阍弒吴子余祭。
阍者何?门人也,刑人也。刑人则曷为谓之阍?刑人非其人也。君子不近刑人,近刑人则轻死之道也。
五、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齐、郑公孙段、曹人、莒人、邾娄人、滕人、薛人、小邾娄人城杞。
六、晋侯使士鞅来聘。
七、杞子来盟。
八、吴子使札来聘。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茍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剌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弒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九、秋九月,葬卫献公。
十、齐高止出奔北燕。
十一、冬,仲孙羯如晋。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