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告子说:“喜好美食和美色,是人的本性。仁,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义,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孟子曰:“有什么根据说仁爱是内在的而义是外在的呢?”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他比我年长,我就尊敬他,不是预先就有‘尊敬他’的念头在我心里的;好比他肤色白,我便认为他白,是由于他的白显露在外的缘故,所以说义是外因引起的。”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白马的白和白人的白没有什么不同;不知道对老马的尊敬,也没有什么区别于对长者的尊敬的吗?而且你所说的义,是在于长者呢,还是在于尊敬长者的人呢?”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是我弟弟,我就爱他;是秦国人的弟弟,就不爱他,这是因为我的关系而乐意如此,所以说(仁)是生自内心的。尊敬楚国人中的长者,也尊敬我自己的长者,这是由对方年长决定的,所以说(义)是外因引起的。”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爱吃秦人的烤肉,与爱吃我自己的烤肉没有什么不同,事物也有类似的情形,那么,爱吃烤肉的心愿难道也是外在的吗?”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