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丧亲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 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 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 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 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孔子说:“孝子丧失了父母亲,要哭得声嘶力竭,发不出悠长的哭腔;举止行为失去了平时的端正礼仪,言语没有了条理文采,穿上华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快乐,吃美味的食物不觉得好吃,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忧愁的表现。父母之丧,三天之后就要吃东西,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失去亲人的悲哀而损伤生者的身体,不要因过度的哀毁而灭绝人生的天性,这是圣贤君子的为政之道。为亲人守丧不超过3年,是告诉人们居丧是有其终止期限的。办丧事的时候,要为去世的父母准备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饰和铺盖的被子等,妥善地安置进棺内,陈列摆设上 、簋类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伤。出殡的时候,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兴建起祭祀用的庙宇,使亡灵有所归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以表示生者无时不思念亡故的亲人。在父母亲在世时以爱和敬来奉事他们,在他们去世后,则怀看悲哀之情料理丧事,如此尽到了人生在世应尽的本分和义务。养生送死的大义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为孝子侍奉亲人的义务。”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周礼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元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中说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