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三年
【原文】
【经】
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
夏五月,王子虎卒。
秦人伐晋。
秋,楚人围江。
雨螽于宋。
冬,公如晋。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
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传】
三年春,庄叔会诸侯之师伐沈,以其服于楚也。沈溃。凡民逃其上曰溃,在上曰逃。
卫侯如陈,拜晋成也。
夏四月乙亥,王叔文公卒,来赴吊如同盟,礼也。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
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秋,雨螽于宋,队而死也。楚师围江。晋先仆伐楚以救江。
冬,晋以江故告于周。王叔桓公、晋阳处父伐楚以救江,门于方城,遇息公子朱而还。晋人惧其无礼于公也,请改盟。公如晋,及晋侯盟。晋侯飨公,赋《菁菁者莪》。庄叔以公降拜,曰:“小国受命于大国,敢不慎仪?君贶之以大礼,何乐如之。抑小国之乐,大国之惠也。”晋侯降辞,登,成拜。公赋《嘉乐》。
【翻译】
【经】
三年春季,周历正月,叔孙得臣与晋、宋、陈、卫、郑五国一同攻打沈国。国百姓溃散。
夏季五月,王子虎去世。
秦国攻打晋国。
秋季,楚国包围江国。
宋国有大批螽斯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冬季,鲁文公去到晋国。十二月己巳日,文公与晋国结盟。
晋国的阳处父率领军队攻打楚国解救江国。
【传】
三年春季,庄叔会合诸侯的军队攻打沈国,因为沈国向楚国顺服,沈国百姓溃散。凡是百姓逃避他们上级叫做“溃”,上级逃走叫做“逃”。
卫成公到陈国去,这是为了拜谢陈国促成的卫、晋和议。
夏季,四月二十四日,王叔文公死,发来讣告,像对同盟国一样去吊唁,这是合于礼仪的。
秦穆公攻打晋国,渡过黄河,烧掉渡船,占取了王官和郊地。晋军不出战。秦军就从茅津渡黄河,在殽地为死亡的将士筑一个大坟墓,然后回国。秦穆公就此称霸于西方少数民族诸国,这是由于任用了孟明。
君子因此知道,秦穆公作为国君,提拔人才考虑全面,任用人才专一无二;孟明作为臣子,努力不懈,能够因为畏惧而思考;子桑忠诚,他了解别人,能够推举好人。《诗》说:“在哪里去采蒿子?在池塘里、在小洲上。在哪里使用它?在公侯的祭祀典礼上。”秦穆公就是这样的。“早晚努力不懈,以事奉在最上层的一个人”,孟明就是这样的。“把谋略留给子孙,以安定和辅佐他们”,子桑就是这样的。
秋季,在宋国有大批螽斯像雨点一样落下来,这是死了以后掉下来的。楚国的军队包围江国,晋国的先仆攻打楚国去救援江国。
冬季,晋国把江国的事情报告周襄王,王叔桓公、晋国的阳处父攻打楚国以救援江国。攻打方城山关口,并看到了楚国的息公子朱才回国。晋国人为曾经对鲁文公的失礼而感到恐惧,请求改订盟约。文公到了晋国,和晋襄公结盟。晋襄公设享礼招待文公,赋《菁菁者莪》这首诗。庄叔让文公降阶下拜,说:“小国在大国接受命令,岂敢对礼仪有所不谨慎?君王赐我们以重大典礼,还有什么比这再高兴的呢?小国的高兴,是大国的恩赐。”晋襄公走下台阶辞谢,再登上台阶,完成拜礼。文公赋《嘉乐》这首诗。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孟子
- 尔雅
- 大学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