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心雕龙》共十卷,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全书用骈文撰写,各篇末均缀四言八句赞一首。除最末的第五十篇《序志》为全书序例,自述撰著动机、宗旨及全书结构外,其余四十九篇分论文用,即作文的宏观、微观诸问题,以合《周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之说。全书从一至四十九篇的结构如下:
一、总论,共五篇,包括《原道第一》《征圣第二》《宗经第三》《正纬第四》《辨骚第五》。论述为文的根本原则。
二、文体论,共二十篇,包括《明诗第六》《乐府第七》《铨赋第八》《颂赞第九》《祝盟第十》《铭箴第十一》《诔碑第十二》《哀吊第十三》《杂文第十四》《谐讔第十五》;《史传第十六》《诸子第十七》《论说第十八》《诏策第十九》《檄移第二十》《封禅第二十一》《章表第二十二》《奏启第二十三》《议对第二十四》《书记第二十五》。系统地论述了各体文章的性质、历史发展和写作要点。
三、创作论,共十九篇,包括《神思第二十六》《体性第二十七》《风骨第二十八》《通变第二十九》《定势第三十》《情采第三十一》《镕裁第三十二》《声律第三十三》《章句第三十四》《丽辞第三十五》《比兴第三十六》《夸饰第三十七》《事类第三十八》《练字第三十九》《隐秀第四十》《指瑕第四十一》《养气第四十二》《附会第四十三》《总术第四十四》。集中探讨创作过程中的个性、语言、风格、思维方式以及情与理、内容与形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四、批评论,共五篇,包括《时序第四十五》《物色第四十六》《才略第四十七》《知音第四十八》《程器第四十九》。阐述文学批评的标准、方法,展示文学的演进,扼要地评论历代的文学和作家。
这个以总论居首,以文体论与创作论为主干,殿以批评论的结构,涵盖了传统的文章学的几乎所有方面。而有关文学的论述,也所在多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葬书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
